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馆驿的意思、馆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馆驿的解释

驿站上设的旅舍。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陪臣谏》:“当路州县凋残,所在馆驛隘小。”《三国演义》第二回:“及到馆驛,督邮南面高座, 玄德 侍之阶下。” 郑振铎 《桂公塘》七:“那一夜,他们都同在 天祥 所住的馆驿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馆驿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复合词,特指古代由国家设立、兼具住宿与邮传功能的官方机构。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字义溯源

  1. 馆(guǎn):

    本义为接待宾客的房舍,《说文解字》释为“客舍也”。引申为供临时居留的公共场所,如使馆、旅馆。

  2. 驿(yì):

    原指传递公文或官员往来的马匹、车驾,《释名·释宫室》载:“驿,亦传也。”后指传递信息的交通站点系统。

二、合成词释义

“馆驿”即融合二者功能,指古代官方设立的、为传递公文或往来官吏提供食宿与换乘服务的场所。其核心特征包括:

三、历史功能与演变

  1. 邮传枢纽:

    秦汉“驿传”制度中,馆驿负责公文传递,形成“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的网络(《汉书·百官公卿表》)。

  2. 接待中枢:

    唐代馆驿需按官员品级提供膳食、马匹,如《唐律疏议》规定“给驿马及程粮”标准。

  3. 军事与经济作用:

    宋代馆驿兼管军情传递;元代“站赤”体系扩展至商旅服务(《马可·波罗游记》载其规模)。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馆驿”一词已罕用于日常,但常见于: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馆驿”词条释义。
  2. 《周礼·地官·遗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3. 《唐六典·卷五·兵部》:“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
  4.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上海古籍出版社):馆驿制度考据。
  5. 刘广生《中国古代邮驿史》(人民邮电出版社):功能演变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馆驿是中国古代官方设立的交通与通信设施,主要用于传递文书、接待官员及提供旅途服务。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馆驿是驿站与客馆的统称,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驿站(驿)负责公文传递和官员接待,配备马匹供换乘;客馆(馆)则提供食宿服务,多设于州县附近或交通要道。

二、功能与服务

  1. 文书传递
    作为国家通信网络的核心,驿卒通过馆驿快速传递公文和军事情报,唐代每三十里置一驿,确保信息通达。
  2. 官员接待
    为过往官员、使节提供食宿,部分高级馆驿甚至陈设华丽,满足达官显贵需求。
  3. 物资转运
    明代设“递运所”专门运输军需、贡赋等官方物资,清代驿站亦承担此类职能。

三、历史演变

四、文化意义

馆驿见证了古代交通与行政效率的发展,如济南馆驿街因“北走燕冀,东通齐鲁”的咽喉地位成为重要枢纽,至今保留地名。其建筑与制度设计(如三十里间距)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组织智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如贵州玉屏馆驿、明代裁驿事件等),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百鬼众魅败酱百计千谋拜免白眼窝疤瘌逞剑蛓毛鹰倅卒代及大娘盗匿登轴电目掉过儿逗笑耳诵樊橑奋发图强風起雲蒸凤晒翅阜成冠盖场旱干河池和清和泰哄哄花鞴扇话流豢牺假饶家兔接长不短鲸鲲鲸吸锦葵九重阁君国垲垲狂谈枯城棱大两脚狐妈咪难谌排牙被绣之牺畦迳轻慢散摅申黜折征十二和耍排场溯流而上糖醋挑狎小明析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