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乐讬的意思、乐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乐讬的解释

犹落拓。谓不拘小节,放荡不羁。乐,通“ 落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谢中郎 云:‘ 王脩载 乐託之性,出自门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乐讬(lè tuō)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不拘小节、洒脱自在”。以下从释义、用法及古籍依据角度详细解析:


一、释义与词源

  1. 基本释义

    “乐讬”形容人性格豁达随性,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近义词为“落拓”“放达”。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7卷,第147页。

  2. 字形与通假

    • “讬”为“托”的异体字,此处通“拓”,取“开拓、豁达”之意。
    • 古籍中常写作“乐托”或“落拓”,如《世说新语》载:“祖士少似乐托之流。”

      来源:《古汉语通假字字典》(中华书局)。


二、古籍用例

  1. 《世说新语·赏誉》

    “王脩龄问:‘卿何如卿兄?’答曰:‘风流虽不及,乐讬过之。’”

    释义:此处指性情洒脱胜过其兄。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世说新语笺疏》。

  2. 唐代诗例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兀然乐讬酒,酣畅天地间。”

    释义:以酒寄情,放任自适之态。

    来源:《全唐诗》卷四二八。


三、现代用法与辨析


四、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在线查阅入口(需订阅)

  2. 《古汉语通假字汇释》(中华书局)
  3. 《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古籍库链接(部分公开内容)

(注:部分链接需机构权限,建议通过图书馆数据库访问完整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乐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础释义 “乐讬”通“落拓”,意为不拘小节、放荡不羁的性格特质。该词常用于描述人物洒脱随性的处世态度,强调对世俗礼节的超脱。

二、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脩载乐託之性,出自门风”,此处用“乐託”形容王脩载(王荃)不受拘束的个性源自家族传承。值得注意的是,“乐”在此为通假字,与“落”相通。

三、综合释义 该词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1. 行为层面:指不遵循繁文缛节的生活方式
  2. 性格层面:暗含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可能与魏晋时期名士风度相关。

语用提示: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汇,多出现在古典文献研究或特定文化讨论中。使用时需注意其蕴含的褒贬双重性——既可赞赏洒脱超然,也可能暗指疏狂失度。

别人正在浏览...

坳泓颁衣豺狗春红女触物伤情大红大紫呆头搭街坊东方三大掇蜂放大纸岗楼诟疾鼓鳃豪桀豪人黑色儿洪庇鸿略洪威火警见节蹇之匪躬椒烟教谕借债精粹戢身记住浚瀹楷则跨迈狼跋羸蹇莲瓣镣盎零级临危不顾冥没木柴睦友破玉锤珠铺兵牵郎郎启上热巴神艳适归十年生聚说不到树欲静而风不宁四则逃乱天之戮民铜活袜綫问询污佞享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