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推辞的意思、推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推辞的解释

[decline] 拒绝;辞谢

再三推辞

详细解释

(1).犹托辞。《拾遗记·晋时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至如 姚馥 ……及其俳谐诡譎,推辞指诫,因物而刺,言之者无罪,抑亦 东方曼倩 之儔歟!”

(2).拒绝;辞谢。 唐 白居易 《送敏中归豳宁幕》诗:“前路加餐须努力,今宵尽醉莫推辞。”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借人钱财主每休想道推辞。” 李準 《李双双小传》:“大伙既然选住咱,那就是看咱能给大伙服务,也就不用推辞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推辞在现代汉语中指通过言语或行为婉转地拒绝他人的请求、邀请或馈赠,强调在礼貌或谦逊态度下的不接受行为。其释义与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为“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强调行为主体主动表达不接受的意愿。例如:“他再三推辞了对方的聘书。”

  2. 《汉语大词典》

    释为“推让辞谢”,指出其隐含谦逊或客套的语境,如古文中“宾客推辞不过,终受其礼”。


二、语义构成与字源


三、典型使用场景

  1. 礼节性拒绝

    多用于社交场合,如推辞宴请、礼物或荣誉,体现谦逊态度。例:“他推辞了奖金,称团队贡献更重要。”

  2. 能力或情境受限

    因客观条件无法接受时使用,如:“因病推辞邀约。”

  3. 委婉表达立场

    在正式场合避免直接否定,例:“代表推辞了该提案,建议进一步研讨。”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核心差异 示例
推却 侧重行动拒绝,语气较硬 “推却责任”
推托 借故回避,含借口意味 “推托身体不适”
推卸 专指逃避责任 “推卸义务”

五、古籍用例佐证

《礼记·曲礼上》:“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郑玄注:“辞,让也。”可见“辞”早含谦让之义。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范蠡推辞越王之封”,则完整呈现拒绝行为。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2005.

网络扩展解释

“推辞”是一个动词,指用言语或行动委婉地拒绝他人的请求、邀请或委派。其核心含义是“因某种原因不接受”,通常带有礼貌或客气的态度,而非强硬拒绝。

具体解析:

  1. 基本词义
    表示因谦虚、能力不足、时间冲突等原因不接受他人的提议。例如:“他推辞了领导的升职安排,认为自己经验尚浅。”

  2. 使用场景

    • 社交场合:如拒绝宴请(“她推辞了朋友的聚餐邀请”)。
    • 职场情境:如婉拒工作任务(“他因工作繁忙推辞了额外项目”)。
    • 传统文化:中国礼仪中常用推辞体现谦逊,如初次见面时推让座位以示礼貌。
  3. 近义词对比

    • “推却”:更强调找理由摆脱责任(如“推却罪责”)。
    • “谢绝”:语气更正式,多用于书面(如“谢绝采访”)。
    • “拒绝”:直接否定,不带委婉色彩。
  4. 反义词
    “接受”“应承”“承担”等直接表达同意的词汇。

  5. 注意事项
    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真诚:反复推辞可能是客套(如收礼时的推让),而坚定推辞则表达真实意愿。过度使用可能被误解为虚伪。

示例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熬刑败诉百围败字昌遐尘露舂税初中生东床佳婿东华门逗镘蠹政恩环蜂腰鹤膝風鷁改毁花花搭搭坏裳爲袴话絮假痴不癫江鼍极愤景功靖节先生灸诈急先夸豪軖头刳剒困人类省试鳞伤泷涛门框明师摩灭沛若飘殚彯摇歉仄绮思鹊子曲洑三寸银钩三阳开泰上梁不正下梁歪升差声地瘦减蒐辑讨亡铁达铁达外商投资企业微密窝隐武称五数下顾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