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风菜的意思、东风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风菜的解释

菜名。亦可入药。《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菜下品·东风菜》:“东风菜,味甘寒无毒,主风毒壅热、头疼目眩、肝热眼赤,亦堪入羹臛……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 金 元好问 《春日书怀》诗:“流年又见东风菜,乐土空怀北斗城。” 清 钱谦益 《太和萧伯玉自白下过访》诗之九:“生计东风菜,前期夜雪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风菜是菊科东风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Aster scaber,在中国传统医药典籍及地方植物志中均有记载。其名称源于《救荒本草》,因“春初发苗,叶似杏叶而长,开白花,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的特性,与春季东风吹拂时生长相关而得名。

从形态特征看,东风菜高约60-120厘米,根状茎粗壮,叶片宽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具锯齿,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其嫩叶在民间常作野菜食用,具有独特的清香气味。

在药用价值方面,《中华本草》记载东风菜全草可入药,性味辛、甘、凉,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及风湿痹痛。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皂苷具有抗炎活性。

该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长江流域,常见于山坡林缘或灌丛中。不同地区对东风菜存在别名差异,例如贵州称“山白菜”,湖北部分地区则呼为“钻山狗”,反映了其生态适应性与地域文化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东风菜的解释可从植物学属性、药用价值及文学意象三个维度展开,综合多个权威资料分析如下:

一、植物学特征 东风菜(学名:Doellingeria scaber或Aster scaber)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形态特征包括:

  1. 茎直立,高可达1.5米,上部有分枝;
  2. 叶片心形或卵状三角形,边缘具锯齿,两面被微糙毛;
  3. 头状花序呈伞房状排列,舌状花白色,花期6-10月;
  4. 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地,生长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

二、药用与食用价值

  1. 药用功能:根及全草入药,性寒味辛甘,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活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蛇虫咬伤、咽喉肿痛等症;
  2. 食用用途:嫩茎叶可作野菜食用,部分地区用于制作羹汤。

三、文学意象 在古诗词中,东风菜偶被用作春季万物复苏的象征(如元好问诗句“流年又见东风菜”),但此用法较罕见。需注意该意象与植物实体属不同语境。

注:需区分“东风菜”作为具体植物与文学比喻的差异,日常使用中主要指菊科植物及其中药用途。

别人正在浏览...

爊煎白骆榜样碑亭采画怅惆常用春禽德刑耳快凡境分交贯云石鬼道黄心胡嚼竭朴激箭击节叹赏井臼击斩絶板麇骇雉伏聚首鲲洋櫑具剑略识之无乐天知命吏节柳衣碌都明道酿鹅屏风叠屏移普法穷陬僻壤秋风扫落叶鹊知风屈庄热麻麻三尊赏信罚必绍复瘦薄双喜临门説东道西疏逖署尾唐丧贪口腹田者铁板同光体万石维纶五官掾相克相济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