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设戟的意思、设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设戟的解释

谓立戟于门。 唐 代开始的用以表示高官身分的一种形式。语本《旧唐书·张俭传》:“ 唐 制三品以上,门列棨戟, 俭 兄弟三院门皆立戟,时人荣之,号为‘三戟 张 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设戟”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在特定场所设置戟类兵器以彰显仪制或等级。从词源与用法分析,该词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释义:

  1. 器物设置

    “设”为动词,表陈设、安置;“戟”是古代青铜或铁制长柄兵器,兼具勾啄与刺击功能。二字组合直指实物兵器的陈列行为,常见于宫门、官署等重要场所的门前列戟制度。例如《新唐书·仪卫志》记载:“三品以上门列十六戟。”

  2. 等级象征

    设戟数量与排列方式具有严格的礼制意义。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实行列戟制度,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府邸可设十四戟,宗庙、宫殿则设二十四戟,通过戟数差异区分身份尊卑。

  3. 军事礼仪

    在军事活动中,设戟常作为军阵布防或祭祀仪式的组成部分。《周礼·夏官》提到“掌舍设梐枑再重”,郑玄注释梐枑为戟类防御工事,说明戟在营垒防卫中的实际应用。

该词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与古典文学解读,其语义承载着中国古代礼器制度与军事文化的双重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设戟”是一个源自唐代的汉语词语,主要用于表示高官身份的特殊礼仪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设戟”指在门前立戟(一种古代兵器),是唐代三品及以上官员的身份象征。这一做法通过显性的礼仪标志区分官员等级,体现封建社会的尊卑制度。

  2. 历史背景与制度依据
    据《旧唐书·张俭传》记载,唐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在府邸门前陈列棨戟(木制无刃仪仗戟),称为“门列棨戟”。张俭家族因兄弟三人皆位列高官,三院门均立戟,被时人尊称为“三戟张家”,成为显赫地位的典型范例。

  3. 文化意义
    设戟不仅是官职的标识,更被社会视为家族荣耀的象征。通过这种礼仪形式,唐代强化了官僚体系的等级观念,同时衍生出类似“三戟”这样的美谈,反映当时对仕途成就的推崇。

设戟是唐代高阶官员的特权礼仪,兼具制度规范与社会文化双重属性,其典故和形式成为研究古代官制与礼仪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别人正在浏览...

半截汉子背义负信仢约捕捉嶒嶷豺虎肆虐倡率齿学慈母服带钢岱岭额数法旨伏食甘言美语各奔东西阁路鼓暴怀韫回笼桀暴截头渡金牛金辔紧行无善踪进宴疾言居不重茵可道窥朝冷凝铃子林末笼仗买醉茗糜貊鞨脑瓢皮轩起单冉颜日怪濡濡汝州风散愁神头鬼面沈细视候视爲儿戏史学爽霁叔祖苏莫遮潼关晚学生慰唁文案雯华五国城险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