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 时 吴王 的猎场。又称 五茸城 。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西。 松江 别名 茸城 ,本此。 唐 陆龟蒙 《和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诗:“ 三泖 凉波渔蕝动, 五茸 春草雉媒娇。”自注:“ 五茸 , 吴王 猎所,茸各有名。” 清 钱谦益 《合欢诗》:“ 五茸 媒雉即鸳鸯,樺烛金鑪一水香。”
“五茸”是一个具有历史地理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五茸指春秋时期吴王的猎场,又称“五茸城”,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西部。该名称源于古代对猎场的划分,因有五个以“茸”命名的区域而得名。松江的别称“茸城”即由此而来。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和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中写道:“五茸春草雉媒娇”,并在自注中明确提到:“五茸,吴王猎所,茸各有名。”清代钱谦益的诗词中也引用了这一典故。
部分资料(如)提到“五茸”形容毛发浓密,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词语本义混淆。建议以历史地理含义为主。
如今的上海松江区仍保留“茸城”之称,部分地名和文旅宣传中可见这一历史印记。例如,松江新城有以“五茸”命名的道路和景观。
五茸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五”和“茸”。
五茸指的是五种不同的毛发,通常指鸟类的羽毛。这个词也可以泛指植物的茸毛。
五茸的部首是茸,由草字头和麦字底组成。它的笔画数分别为茸(8画)和五(4画)。
五茸一词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尔雅·释鸟》。现代汉字简化后,字头的“茸”被改为了“绒”。
繁体字“五茸”的写法仍然是“五茸”,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包括“五茸”在内。具体的古代写法已经渐渐被淡忘,没有详细的记录。
1. 小鸟展开五茸,飞向天空。
2. 这种植物叶子上有细细的五茸。
组词:五毛、绒毛、茸毛
近义词:羽毛、翎毛、毛簇
反义词:光滑、秃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