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1 a.m.to 1 p.m.] 指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旧式计时法
(1).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 唐 白居易 《昼寝》诗:“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一个可着了我一药箭,只要到午时,他这条命,可就交代了。”
(2).半夜。 宋 王禹偁 《中秋月》诗:“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
午时是古代十二时辰之一,具体解释如下:
午时指古代计时法中上午11点至下午1点的时间段,对应现代24小时制的11:00-13:00。在十二地支中属“午”,故称“午时”,又称“日中”“正午”。
唐代白居易《昼寝》诗云:“不作午时眠,长日安可度?”说明午时作为休息时段的传统。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时辰划分或文化习俗,可参考古籍《日时》等文献。
《午时》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一天中的中午时刻,即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之间的时间段。
《午时》的拆分部首是「歹」和「八」,其中「歹」是指死亡、坏等意思,「八」是指数字八。
《午时》的总笔画数是5。
《午时》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天文学的概念,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午时即指在这十二个时辰中的第七个时辰,代表中午时间。
在繁体字中,「午時」是对应的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午」的上方有「夫」的形状,表示男夫之意;下方有「儿」的形状,表示儿子的意思。而「時」则是指时间、时刻之意。因此,古时候写作「午時」用来表示中午的时间。
1. 今天我们一起在午时去吃午餐吧。
2. 我们约定在午时见面,记得不要迟到。
1. 组词:午饭、午休、午间、午夜、午觉。
2. 近义词:中午、正午。
3. 反义词:凌晨、黄昏。
八桂白陵襃励焙干本该徧计所执自性边峤碧翁翁不违朝天斥盐痴滞愁眉不展春英阨窘枙臬封建社会改土钩赜哈达还阳花毯隳懈户扃获全蛟龙得水句丽空床狂醒老爹劳动互助社灵媪龙口夺食妙解明经默籍逆珰涅齿女沙弥乾鼈钱垛契苾羽畦户萋蒨栖险瑞昌商宜松陵碎霜素履宿业糖果头路问讯霞扉相生相尅献璞献曝之忱现钟弗打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