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quire]∶询问或打听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讯处
(2) [greet]∶问候
彼此见礼问讯
(3) [put the palms together (a Buddhist greeting)]∶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1).互相通问请教。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
(2).打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宋 姜夔 《惜红衣》词:“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康濯 《水滳石穿》第五章:“他已经找 有根 问讯过, 有根 答应了,说让社里雇用。”
(3).问候;慰问。《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庆 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所以垂意甚备。” 宋 陆游 《次季长韵回寄》:“野人蓬户冷如霜,问讯今惟一 季长 。” 何其芳 《画梦录·丁令威》:“ 丁令威 引颈而望,寂寞得很,无从向昔日的友伴致问讯之情。”
(4).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 晋 法显 《佛国记》:“ 阿那律 以天眼遥见世尊,即语尊者 大目连 ,汝可往问讯世尊, 目连 即往,头面礼足,共相问讯。”《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尊者将至石窟,復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魏公 ﹞走不多步,恰好一个法师,手中拿着法环摇将过来,朝着打个问讯。” 老舍 《四世同堂》八四:“和尚看了 瑞全 一眼,打了个问讯,走入正殿,去敲打木鱼。”
问讯是汉语中具有多维度含义的复合动词,其核心语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础词义与词源 该词由"问"(询问)与"讯"(消息)构成,本义指"探问消息"。东汉《说文解字》载:"讯,问也",强调其双向交流特性。《玉篇·言部》注:"讯,问也,谏也",揭示其古代兼具咨询与规劝的功能[参考1]。
二、现代语义分层
三、使用规范辨析 需注意与"询问"的语体差异:前者多用于书面场景,后者更口语化。佛教用语中不可与普通问候混用,须严格遵循合十躬身的具体仪轨。法律场景下要区分"问讯"与"讯问"的主体差异——前者适用于证人,后者针对犯罪嫌疑人[参考4]。
“问讯”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问讯”由动词“问”和名词“讯”组成,核心含义为询问消息或打听情况,常用于描述主动获取信息的行为。
日常语境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陶渊明《桃花源记》)
佛教礼仪
在佛教中,“问讯”指僧尼向他人合掌行礼的动作,兼具问候与敬意。具体分为两种形式:
古今异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玉台新咏》《桃花源记》等文献,或查阅佛教礼仪相关典籍。
便线比肩褂禀脱孛散不识窍草编噌吰琛丽扯挦鸱龟搭脚手架钓竿手踶趹东宛顿尔顿河二公法酒风向袋跟局弓剑孤标傲世郭泰巾古质何妨红胡子画龙不成反爲狗黄中李鹄举绞切皆大欢喜倔然梱复朗浄猎射黎户轮机能梗霓幢盘运镪道牵绵前缘启祷请取三乾沈沔十二和收埋蜀相军营贪忌亭匀铜记望参晚来韦平危身蜗蚓闲距衔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