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没有欠缺;没有损害。《楚辞·九歌·大司命》:“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朱熹 集注:“无亏,保守志行无损缺也。”《旧唐书·懿宗纪》:“赐 卢简方 詔曰:‘……切令大节无亏,勿使前功併弃。’”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凡人许己,务在得中,但士行无亏,不必太苦。”
(2).不输;不差。《南史·陆厥传》:“ 厥 与 约 书曰:‘…… 孟坚 精正,《咏史》无亏於东主; 平子 恢富,《羽猎》不累於凭虚。’”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之文﹞编之乎《诗》、《书》之策而无愧,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虽使古人復生,臣亦未肯多让。”
(3).没有减少或损失。《庄子·齐物论》“有成与亏,故 昭氏 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 昭氏 之不鼓琴也” 晋 郭象 注:“夫声不可胜举也。故吹管操絃,虽有繁手,遗声多矣……彰声而声遗,不彰声而声全。故欲成而亏之者, 昭文 之鼓琴也;不成而无亏者, 昭文 之不鼓琴也。” 宋 苏轼 《瓶笙》诗:“缾中宫商自相賡, 昭文 无亏亦无成。”
"无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详细含义和用法:
一、核心含义:没有欠缺或损害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无亏"指事物保持完整状态,没有缺损、减少或违背。常用于形容道德、利益、身体等方面的保全,例如"德行无亏"表示品行没有污点,"身体无亏"指健康未受损伤。
二、古汉语中的副词用法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指出,"无亏"在文言中作副词,表示"终究""毕竟",强调结果符合预期。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师出无亏",意为军事行动最终未受挫。
三、构词与语义演变
该词由否定前缀"无"加"亏"构成。"亏"本义指缺失、损耗(《说文解字》:"亏,气损也"),故"无亏"本义为"无缺损",后引申出"无违背"(如"无亏职守")及副词义。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标注其现代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
权威来源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以下工具书:
“无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不同来源的释义和用例,具体解释如下:
没有欠缺或损害
指事物保持完整状态,未受破坏或缺失。例如《楚辞·九歌·大司命》中“愿若今兮无亏”,朱熹注释为“保守志行无损缺也”。
不输;不差
表示在比较中不逊色,如《南史·陆厥传》提到“《咏史》无亏於东主”,韩愈也以“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自述其文。
没有减少或损失
常用于描述经济或资源状态,如“企业盈利良好,并无亏损”。庄子《齐物论》中“无成与亏”也暗含此意。
部分资料补充了“不亏欠、不亏心”的引申义,如“自身衣食无亏,亦无亏欠他人”,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语境,古典文献中较少见。
古典释义以“无缺憾、无损耗”为核心,现代用法可能更侧重实际利益层面。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侧重。
哀恻白象简被袋悲情彩鳌柴桌朝日秤不离砣痴骨持衡拥璇赤旗饤饾地窝子洞泻短命鬼笃弼堕嬾多一半发孚风威稾盖庑高衣根指数隔阳贯襁庪县孤陋嘿尔恒齿和事草沪渎垒狡兔尽则良犬烹金驾空性来龙敛翠梁孟谅阴六渠路蹊难卒合逆水行舟潘江陆海蓬莪荗顷代囚桎取齐稔恶藏奸日趋丧斧三休亭笙歌水村酸刻苏洵调侃汀滢铜匮武技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