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钝;愚笨。卤,通“ 鲁 ”。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南阳五世公》:“ 辽叔 太子名 旧 ,才操卤钝。”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经术深,则高才者洞达,卤钝者醒悟。”《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以臣卤钝薄才,肝脑涂地,亦不能报国家大恩。”
卤钝(lǔ dùn)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愚笨、迟钝、不敏锐,多用于形容人的天资或反应能力。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及用法角度详细说明:
根据《汉语大词典》,“卤”通“鲁”,有愚钝、笨拙之义;“钝”指不锋利,引申为思维或感官的迟缓。
“卤钝”即指人天性愚笨,反应迟钝,理解力或领悟力不足。该词属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方言表述。
权威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该词条,释义为“愚鲁迟钝”。
“鲁”在古汉语中表愚拙(如《论语》“参也鲁”),后因音近假借为“卤”。
原指刀剑不锋利(《说文解字》:“钝,铦也”),后引申为才智的匮乏(如《汉书》“其材能钝鄙”)。
两字组合强化了“心智不敏”的语义。
语源参考: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对“钝”的释义及通假现象分析;《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王海根编)考证“卤”“鲁”通假关系。
“性极卤钝,惟笃实可恃。” 描述人物天性愚钝但品性敦厚。
“子弟卤钝者,虽严师不化。” 指天赋不足者难以教化。
文献来源: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清代钱泳《履园丛话》刻本。
“卤钝”是一个具有古汉语色彩的词汇,形容人天性愚笨、思维滞涩。其语义构成融合了通假字“卤”(鲁)的愚拙义与“钝”的迟钝义,多见于明清文献,现代汉语中逐渐被“愚钝”“迟钝”等词替代。如需进一步考据,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中文大辞典》纸质版。
“卤钝”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迟钝、愚笨,其中“卤”通假“鲁”(即“鲁钝”),以下是详细解释:
多用于书面或古典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自谦或评价他人能力不足的场合。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抱朴子》《水浒传》等文献。
闇劣变卦点放督学使者泛浩摩苍奉慕風簫分宥腐皮改絃辙绀坊絙人后山皇法浣花草堂花瑞奸竖驾云犗饵纠漫漫救时巨骨克家旷滞苦雨凄风谰言老酒了似练饷淩折利锐龙骧虎步矛盾律门扉矊脉闹垓垓女眷洽博多闻潜会前倨后卑迁迷陗束起翮缺一不可三过其门而不入三望石火饰智书功竹帛水引面顺古儵爚腾践跳天撅地铁市通观全局网虫偎傍先绪小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