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保持谨慎。《书·禹贡》:“庶土交正,底慎财赋。” 孔 传:“致所慎者财货贡赋,言取之有节不过度。” 晋 左思 《魏都赋》:“关石之所和钧,财赋之所底慎。”
底慎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底"和"慎"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第2版)释义,"底"在此处取《尚书》"底行厥德"中"致"的引申义,表示彻底、完全;"慎"即谨慎、慎重之意。二者组合指行事时贯彻始终的谨慎态度,语出《尚书·周书》"克慎厥始,惟其底慎"的典故。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补充解释,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强调从始至终保持审慎的处事原则,常见于公文写作和历史文献中。其近义词包括"谨终慎始""慎始敬终"等成语,反义词则为"轻率""鲁莽"等。
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底慎"在《汉书·谷永传》"底慎财赋"的用例中,已延伸出对财政事务严谨管理的政务术语用法。这种用法在唐宋时期的官方文书中得到继承发展,成为古代行政管理的重要准则。
“底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底慎”由“底”和“慎”二字组成: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庶土交正,底慎财赋。” 孔传注解为“致所慎者财货贡赋,言取之有节不过度”。晋代左思《魏都赋》中亦有“关石之所和钧,财赋之所底慎”的用例,均指向对财政赋税的审慎管理。
单字 | 含义分解 | 关联词性 |
---|---|---|
底 | 根基、基础(名词) 达到(动词,古义) |
多作名词 |
慎 | 小心、慎重(形容词) 姓(名词) |
主要作形容词 |
建议需要深入理解该词时,可参考《尚书》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班马剗子箭逞辩饬驾赤爵衔丹书从徒东施效颦短乏断烟方廉風簷寸晷府尹甘心如荠狗窦狗尸还周横草不拈,竪草不动换骨夺胎恢复碱金属浇淳散朴击冲介雅景福抗脚瘌痢连鸿令上利欲熏心龙辇没头蹲密保冥阨明齐男傧相匿瑕平落坡公启齿亲媚七迁旗志禳禜蓍卦时杰受署手足失措暑往寒来厮帮俟斤抬揲檀奴调息铁券涂附无何有五岭梧州市韱察宪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