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恺献的意思、恺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恺献的解释

军事胜利献功时奏恺乐。《周礼·春官·眡瞭》:“宾射,皆奏其钟鼓。鼜、愷献亦如之。” 郑玄 注:“愷献,献功愷乐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恺献”是一个较为古典且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词汇,其含义需要从构成它的两个字“恺”和“献”的本义及组合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的详细解释:

一、 “恺”的含义 “恺” (kǎi) 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以下核心含义:

  1. 和乐;安乐: 指欢乐、和顺、安宁的状态。这是“恺”最核心的意义。
    • 来源依据: 《说文解字·心部》:“恺,乐也。” 意指欢乐。《尔雅·释诂上》:“恺,乐也。” 再次确认其“快乐”的本义。《庄子·天道》:“中心物恺。” 意指内心和乐。
  2. 温和;平易近人: 由和乐引申出性情温和、易于亲近的意思。
    • 来源依据: 《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这里的“恺”即指和乐、德行美好。

二、 “献”的含义 “献” (xiàn) 的本义和常用义包括:

  1. 进献;奉献: 指恭敬地送上、呈献,对象可以是物品、意见、才能等。
    • 来源依据: 《说文解字·犬部》:“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本指祭祀时进献的肥犬,后泛指进献。《礼记·曲礼下》:“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纳牲诏于庭,血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是谓大献。” 描述了祭祀时进献的仪式。
  2. 呈现;显露: 引申为表现出来、显露出来。
    • 来源依据: 《论语·乡党》:“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虽未直接出现“献”字,但“享礼”即献礼之意,呈现礼仪。

三、 “恺献”的含义 “恺献”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含义并非两个字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根据古籍记载和构词法分析,主要有以下解释:

  1. 和乐地奉献/呈现: 强调在奉献或呈现时,伴随着和乐、喜悦的心情或氛围。这可以指在祭祀、礼仪等庄重场合中,以虔诚和乐的态度进行献礼。
    • 来源依据: 该词最直接的出处见于《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解释为“犹恺乐”。而“恺乐”即指和乐、欢乐的音乐或氛围。《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 这里的“恺乐”是在大献(重大献捷或献俘礼)时演奏的军乐,体现胜利的欢乐。因此,“恺献”可以理解为在类似“大献”这样的仪式中,伴随着“恺乐”进行的奉献活动,核心在于“和乐”与“奉献”的结合。
  2. 人名用字: “恺献”在古代也常作为人名使用,寓意着拥有和乐、温品德,并能有所奉献(或指有才能、有贡献)。
    • 来源依据: 人名用法在古籍中可见,如某些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其含义直接来源于“恺”与“献”的美好寓意组合。

“恺献”的核心含义在于“在和乐、喜悦的氛围中或怀着和乐之心进行奉献、呈现” ,尤其与古代礼仪(如军礼中的献捷)相关联。它融合了“恺”的和乐、温和之意与“献”的进献、呈现之意,表达了在庄重或喜庆场合下恭敬且愉悦的奉献行为或状态。作为人名时,则取其品德美好、有所贡献的寓意。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恺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进行辨析:

一、主流解释(军事礼仪相关)

根据、等高权威性来源,“恺献”指军事胜利后献功时演奏恺乐的仪式。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眡瞭》:“宾射,皆奏其钟鼓。鼜、愷献亦如之。” 郑玄注:“愷献,献功愷乐也。” 这里的“恺乐”是古代军队凯旋时演奏的乐曲,属于周代礼乐制度的一部分。

二、其他解释(需谨慎参考)

部分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心地善良,行为慷慨大方”的成语,但此释义缺乏古籍文献支持,可能与字形相近的词汇混淆,建议以军事礼仪含义为准。

三、综合说明

  1. 构词解析
    “恺”通“凯”,指胜利的乐曲;“献”指献祭或呈报。二字组合特指通过奏乐形式向上级或神明禀告战功。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军事礼仪,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

建议在古籍阅读或历史研究时优先采用军事礼仪相关的释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原文及汉代郑玄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暗滴保卫卑尔根贬裁徧覆碧宇不学怅惘大辂椎轮稻粱谋道腴惦记电眼顿毂反北割臂盟公个中滋味观往知来糓旦国寳毁妆金公衿襘骏逸惏酷类分良金美玉旒旗龙竹伦望路人甲莽鲁髦髧锚地马如游鱼没溜儿明殿闹刺儿屏对遣虱起椗青裳亲妮饶剧入纂圣母神皇诗草事伦私衷甜津津同母铜砖文历挝阖屋里家下笔千言籼稻详熟贤获贤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