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斗米道的意思、五斗米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斗米道的解释

早期民间道教。 东汉 顺帝 元年(公元142年) 张陵 在 四川 鹤鸣山 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经》,故名。由于道徒尊 张陵 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 张陵 死后,传子 衡 , 衡 死传子 鲁 。 张鲁 雄踞 汉中 三十年,五斗米道大行, 西晋 后开始分化。至 元 代,演变为正一道。《晋书·王羲之传》:“ 王氏 世事 张氏 五斗米道, 凝之 弥篤。”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史籍极斥五斗米道,而今世真人实其裔孙。”参阅《三国志·魏志·张鲁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斗米道是中国东汉末年形成的早期道教派别,由张道陵(张陵)于汉顺帝时期在蜀地鹤鸣山创立。该教派因入道者需缴纳五斗米作为信物而得名,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是道教制度化的重要开端。

从教义体系看,五斗米道融合了黄老思想、神仙方术及民间信仰,主张“奉道诫、积善行、炼丹药、修长生”,其经典《老子想尔注》首次将《道德经》宗教化阐释。宗教实践包含符水治病、叩头思过、章奏请祷等仪式,并建立“二十四治”的教区管理制度。

历史发展层面,五斗米道经张衡、张鲁三代传承,至张鲁割据汉中时期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制定《月令戒》等科律,设立义舍、宽刑等措施。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鲁降曹后,教团北迁,魏晋时期逐渐分化为不同道派,成为后世道教的主要源流之一。

据《后汉书·刘焉传》记载,该教派在汉末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其“春夏禁杀、禁酒”等教规体现了早期道教的社会伦理观。南北朝时期经寇谦之、陆修静改革后,演变为南、北天师道,对宋元道教流派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五斗米道”是东汉时期形成的早期道教派别,由张陵(张道陵)创立。以下是关于该词的核心解释:

1.起源与名称

2.核心教义与经典

3.组织与仪式

4.历史演变

5.别称与关联

五斗米道是道教早期重要派别,以入道缴纳五斗米、符咒仪式及政教合一为特点,奠定了后世道教发展的基础。如需进一步细节,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门报板贬落熛焰蚕蛹油长枕大衾赤焮迟徐淳良催命鬼道帙断虵剟録烦殷羹饭种割烹龚行乖伪汗洽股栗喝欠槐卿滉朗还俗花衣回滩匠役揭借捔目巨孽开播慨慷垒七追斋里宰龙赵麓林美利奴羊毛磨佗子闹新房峭幽倾服去处容头过身软工山木石家庄市适正收利顺非而泽贪茸天才佻轻团委丸散膏丹晚堂瓦盏帷帐稳平五行相胜香露夕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