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ze after;follow with one's eyes;watch sb.to go] 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以目光相送。语本《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记·留侯世家》:“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南史·袁宪传》:“ 宪 时年十四,被召为《正言》生,祭酒 到溉 目送之,爱其神采。” 明 吴承恩 《千秋岁》诗:“欲行频目送,未语先眉歛。” 巴金 《寒夜》一:“他目送着他们,他用羡慕的眼光看他们。”
“目送”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目送”是由“目”(眼睛)和“送”(送别)组成的动词,意为用目光注视并送别离去的人或物,常见于表达离别时的情感。
“目送”不仅描述动作,更承载情感厚度,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生活场景的通用性。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3、5等来源。
“目送”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用目光送别”、“以目光追随离去”。它表示通过目光来表达送别或追随的意思。
“目送”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目”和“送”。其中,“目”字属于目部,代表眼睛;“送”字属于辶部,表示行走。总共包含11个笔画。
“目送”一词源自《元曲选・金沙画壁》:“铁门难开百尺船,老僧行尽泪沾裳。东波断处沧澜影,五更遗迹目送央。”这里用来形容送别时用目光追随的情景。
在繁体中,“目送”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和写法,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的形态有所变化。但是,“目送”这个词的基本意思和写法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1.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她目送着他的离去,心中充满了不舍。
2. 他站在窗前,目送着夕阳的余辉,思绪渐渐飘向远方。
3. 老人站在岸边,目送着孙子乘船离去,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的海面。
送别、送行、目光、注视、凝视
目视、注目
背影、远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