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出谋决策。《后汉书·袁绍传》:“临危吐决,智勇迈於人,又孰与 袁 氏?”《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吐决,谓吐奇决策也。”
“吐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吐决(tǔ jué)指“出谋决策”,即在关键时刻提出策略并作出决断。该词强调在危急或重要情境中展现智谋与决断力。例如《后汉书·袁绍传》中评价袁绍“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突显其谋略能力。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部分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将其归类为“历史词汇”,网络解释多引用《后汉书》原文。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注释,可参考《后汉书》或《资治通鉴》相关章节。
《吐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宣布决策或断案。
《吐决》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词语,左边是“口”部首,右边是“夕”部首。其中,“口”部首的笔画数是3,而“夕”部首的笔画数是3。
《吐决》一词来源于著名的古代法律制度——大理寺,是由大理寺在公开宣布刑罚或决策时使用的措辞。
繁体字中,《吐决》的写法是「吐決」。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吐决》以篆书体为基础,书写方式更加古朴、简练。
1. 在审判结束后,法官郑重地吐决了最终的判决结果。
2. 大理寺官员在广场上吐决了一起引起公愤的刑事案件。
1. 吐露:宣泄内心的真实感受。
2. 决定:作出决策,做出最终决定。
宣判、宣布、公布。
撤销、废除、取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