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凶暴。《法苑珠林》卷三:“尔时有情,展转相见,各起猛利杀害之心。”
(2).犹厉害。 唐寒山 《诗》之一:“上人心猛利,一闻便知妙。”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 嘉靖 间鸟嘴銃最后出而最猛利。”
“猛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凶暴
指性情或行为凶猛、残暴。例如《法苑珠林》中描述众生因争斗而“各起猛利杀害之心”,突显其残忍性。
厉害、强烈
形容程度深、势头猛。如唐代寒山诗中“上人心猛利”指僧人悟性极强,明代唐顺之提及火器“最猛利”则强调威力极大。
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或历史描述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凶暴”或“强烈”之意。更多例句可参考中的造句示例。
《猛利》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行为表达出来的力量强烈、迅猛而锐利的特点。
《猛利》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犬(犭)和刀(刂)。犬作为狗的意思,表示力量。刀表示锋利。总共有10个笔画。
《猛利》这个词的形成是通过将猛(měng)和利(lì)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猛表示力量强大、猛烈,而利表示锐利、敏捷。
在繁体字中,《猛利》的写法是「猛利」。
在古代汉字中,猛利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以犬(犭)和刀(刂)为部首,用10个笔画表示。
1. 他一见到老师就站得猛利,直接朝老师报告了最新的实验结果。
2. 这支队伍训练有素,每个成员都展现出猛利的攻击力。
1. 猛击:用力猛烈地打击。
2. 猛跃:迅速强劲地跳跃。
3. 利刃:锋利的刀刃。
4. 利落:非常干脆、迅速。
1. 锋利:指物体尖锐、锐利。
2. 犀利:形容言辞或行动敏锐、锐利。
3. 突击:形容行动迅速、猛烈。
1. 柔和:指声音、光线等温和、轻柔。
2. 缓慢:指行动缓慢、不激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