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兵的意思、五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兵的解释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 郑玄 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

(2).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唐 独孤及 《庆鸿名颂》:“ 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

(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

(4).指战争。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 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 五兵尚书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兵”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

一、五种兵器的具体所指

  1. 车战五兵
    根据《周礼》记载,车战使用的五种兵器为:戈、殳、戟、酋矛、夷矛。
  2. 步战五兵
    步兵则用弓矢替代夷矛,组合为:戈、殳、戟、酋矛、弓矢。
  3. 祭祀五兵
    西汉儒生对祭祀活动的解释存在差异,如《穀梁传》记载为矛、戟、钺、楯、弓矢,而《公羊传》则包含鼓等不同元素。

二、泛指性含义

  1. 泛指所有兵器
    如《隋书》记载“五兵咸尽”,即指全部兵器耗尽。
  2. 代指军队或战争
    《战国策》中“五兵不动”指不动用军队,而“免洪水五兵”则指避免战争灾祸。
  3. 象征意义
    秦汉后逐渐演变为对军事的泛称,如“铸五兵为农器”象征止戈为武。

三、其他延伸

“五兵”的核心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先秦多指车战或步战的具体兵器组合,后逐渐泛化为军事、战争的代称,并衍生出官职等延伸意义。不同文献的差异反映了古代军事与文化的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兵》

《五兵》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是一个汉字,由部首『十(shí)』和笔画『4』组成;也是一个汉字,由部首『人(rén)』和笔画『7』组成。组合在一起,它的意思是指五个兵种或军队。

《五兵》一词来源于古代军事制度,最初是指古代中国的五个军种,包括步兵、骑兵、车兵、水兵和飞兵。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军队的完备性和多样性。

在繁体字中,《五兵》的写法保持不变,依然是『五兵』。繁体字是中文书写中的一种形式,主要在港澳台地区使用。虽然现代汉字书写多以简化字为主,但繁体字仍然有其独特的存在和应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五兵》的表示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古时候,汉字的形状和结构与现代有所区别。然而,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字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形状和书写方式有所变化。

以下是《五兵》一词的例句:

  1. 军队中的五兵都各司其职。
  2. 这个国家的五兵发展迅速。
  3. 五兵共同协作,守卫国家安全。

以下是相关的组词:

以下是《五兵》的近义词:

以下是《五兵》的反义词:

总之,《五兵》是一个表示五个兵种或军队的词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繁体字的变化后仍然保留至今。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十(shí)』和『4』以及『人(rén)』和『7』。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