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兵的意思、五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兵的解释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 郑玄 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

(2).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唐 独孤及 《庆鸿名颂》:“ 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

(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

(4).指战争。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 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 五兵尚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兵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军事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五种兵器的组合

先秦时期“五兵”指士兵作战时配备的五种基础兵器组合,具体构成因时代与兵种略有差异:

  1. 车兵五兵

    据《周礼·夏官·司右》郑玄注引《司马法》,指“戈、殳、戟、酋矛、夷矛”,为战车士兵所用。

  2. 步兵五兵

    《周礼·考工记·庐人》记载为“戈、殳、戟、酋矛、弓矢”,代表步战标准装备。

  3. 泛指制式兵器

    汉代后逐渐演变为对军队常规兵器的统称,如《汉书》颜师古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

二、引申义:军事与战争的代称

  1. 官职象征

    西周设“五兵”官职(见《周礼》),掌管兵器制造与配给,后引申为军事职官的通称。

  2. 战争意象

    文献中常以“五兵”代指军事行动,如《管子·小匡》:“五兵无敌于天下”,喻指武力强盛。

三、文化衍生含义

  1. 星象与神祇

    天文中有“五兵星”(《晋书·天文志》),蚩尤亦被尊为“五兵之神”(《史记·封禅书》集解)。

  2. 武舞道具

    汉代“五兵舞”以兵器为舞具(《隋书·音乐志》),体现礼仪与军事的结合。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五兵”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

一、五种兵器的具体所指

  1. 车战五兵
    根据《周礼》记载,车战使用的五种兵器为:戈、殳、戟、酋矛、夷矛。
  2. 步战五兵
    步兵则用弓矢替代夷矛,组合为:戈、殳、戟、酋矛、弓矢。
  3. 祭祀五兵
    西汉儒生对祭祀活动的解释存在差异,如《穀梁传》记载为矛、戟、钺、楯、弓矢,而《公羊传》则包含鼓等不同元素。

二、泛指性含义

  1. 泛指所有兵器
    如《隋书》记载“五兵咸尽”,即指全部兵器耗尽。
  2. 代指军队或战争
    《战国策》中“五兵不动”指不动用军队,而“免洪水五兵”则指避免战争灾祸。
  3. 象征意义
    秦汉后逐渐演变为对军事的泛称,如“铸五兵为农器”象征止戈为武。

三、其他延伸

“五兵”的核心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先秦多指车战或步战的具体兵器组合,后逐渐泛化为军事、战争的代称,并衍生出官职等延伸意义。不同文献的差异反映了古代军事与文化的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帮办不举铲革持蠡垂死除了...以外从中渔利撮弄错指道记彫虎二甲毦藤忿发封豕赶程歌哭故作姿态黑牛白角恚怒降临节将棘澁爵位兰舟雷出鍊钢连蜷凌藉轮边马蹏金盆景偏随甓社樵门乔岳启化骑京鱼情绪秋毫之末气雄鹊驭人不知鬼不觉赛答少年白发试察始年衰漓死别四陈泰逢髫童贴零吐哺捉发推枯折腐兔颖无上乘乡耆嫌隟亵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