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本《汉书·文三王传》:“有 汉 使者来, 李太后 欲自言,王使謁者中朗 胡 等遮止,闭门。 李太后 与争门,措指,太后啼謼,不得见 汉 使者。”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 许慎 云“措,置”。字借以为笮耳。’音壮客反,谓为门扉所笮。”后因以“错指”比喻处于困境。错,通“ 笮 ”。 汉 王充 《论衡·解除》:“病人困篤,见鬼之至,性猛刚者挺剑操杖,与鬼战鬭。战鬭壹再,错指受服。”
“错指”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区分:
困境隐喻(古义) 源自《汉书·文三王传》典故,描述李太后被门扉挤压的处境,后引申为“处于困境”。此处“错”通“笮”(音zé),意为压迫、挤压。例如《论衡·解除》中“错指受服”即用此意,指因压迫而屈服。
误责他人(现代释义)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指“冤枉无辜”。该含义由“错误指责”字面组合衍生,强调因判断失误而牵连他人。
注意:古义多见于汉代文献,现代使用较少;而现代释义可能受字面影响产生,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建议查阅《汉书》等古籍时采用古义,日常交流中则需注意歧义。
错指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指摘错误或者擅自纠正别人的错误。它由“错”和“指”两个部分组成。
下面是它的部首和笔画信息:
错指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在古代,人们常用“指”来表示批评、指责的意思,而“错”则表示错误。因此,错指这个词的意义与古代文化背景相一致,表示指摘别人错误。
在繁体字中,错指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错指为例,古代的写法可能会稍有变化。例如,错误时可能会使用古代“誤”字,指是可能会使用“觝”字。
以下是错指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错指相关的词语:
以下是一些与错指相对的词语: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