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髫童的意思、髫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髫童的解释

幼童。 唐 柳宗元 《道州毁鼻亭神记》:“髫童之嚚,公实智之。” 明 方孝孺 《御书赞》:“髫童鮐叟,大训宏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髫童"是一个古雅且富有文化意蕴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年幼的儿童,尤其强调其尚在垂髫之龄的阶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义拆解与核心含义:

    • 髫 (tiáo): 本义指古代儿童下垂的短发。在古代,小孩(尤其是男孩)不束发,让头发自然下垂,故称“垂髫”。这个字形象地描绘了孩童的发式特征。
    • 童 (tóng): 本义指男奴仆,后引申泛指未成年的孩子,不论男女。
    • 合义 (髫童): 因此,“髫童”一词结合了两字含义,特指头发自然下垂、尚未束发的年幼儿童。它强调的是孩子处于幼小、天真烂漫的童年早期。
  2. 年龄特征与文化背景:

    • “髫童”所指的年龄范围大致在3、4岁到7、8岁左右,即古人所称的“垂髫”之年(有时与“总角”之年有交叉或衔接)。这个阶段的孩子尚未达到需要束发(男子)或梳特定发髻(女子)的年龄。
    • 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的发式礼俗文化,通过发式的变化来标志人生不同阶段(如垂髫、总角、及笄、弱冠等)。“髫童”一词生动地体现了孩童最初始、最本真的状态。
  3. 使用语境与文学色彩:

    • “髫童”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带有典雅、古朴的色彩,常用于诗词、古文或需要体现文化底蕴的现代书面表达中。
    • 它常用来描绘孩童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不谙世事的形象。例如:“髫童嬉戏于庭前”、“髫童之龄,无忧无虑”。
    • 与“儿童”、“小孩”等现代常用词相比,“髫童”更具形象性和文化韵味。

权威来源参考: 对“髫童”及其构成字“髫”、“童”的释义,主要依据以下权威汉语辞书:

“髫童”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发式文化的词汇,特指垂着短发、处于幼年时期的儿童,蕴含着天真、稚嫩的文化意象,属于典雅书面用语。其释义得到《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的支持。

网络扩展解释

“髫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髫童”指幼童,尤其强调未成年的孩童。该词由“髫”和“童”组成:

二、字源与用法

  1. 构词分析
    “髫”为形声字,从“髟”(长发下垂)、“召”声,本义与孩童发式相关;“童”指未成年的仆人或儿童。组合后强调年幼且头发未束起的孩童形象。
  2. 文献用例
    • 唐代柳宗元《道州毁鼻亭神记》:“髫童之嚚,公实智之。”
    • 明代方孝孺《御书赞》:“髫童鮐叟,大训宏謨。”
      均以“髫童”代指幼童,与“鮐叟”(白发老人)形成对比。

三、相关词汇

四、现代使用

此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口语中已不常用,但可用于文学创作或特定语境中以增强古典韵味。

别人正在浏览...

百称步漏谄闇触意刺透豆腐乾放缺凤冠粟分疆汾沮腐局浮语高斋学士耿耿鹤子草徽束祸为福先唬通兼韵绞急积功兴业极乐鸟击石拊石攫昼沮渠棱撑箩斗漫灭茂选木模刨花板贫踬批书千里客切骨之仇启烦清明上河图秋晚全丁染渲散直善庆生变生阜胜践深垒食管市酿守府説三分殊庭酸冻速成俗句缇盎天头地角微忽闻名遐迩无状子相逢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