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毦藤的意思、毦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毦藤的解释

植物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藤》:“毦藤,生山中,大小如苹蒿,蔓衍生。人採取,剥之以作毦,然不多。出 合浦 、 兴古 。” 缪启愉 校释:“也许是夹竹桃科羊角拗一类的植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毦藤”为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词素分解和古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素释义

  1. “毦”(ěr):《汉语大词典》释为“以羽毛为饰的织物”,如《后汉书·舆服志》载“中宫侍史以白珠毦为饰”,指古代装饰性丝织品。
  2. “藤”:指蔓生植物的茎条,《说文解字》注“藤,藟也”,多用于编织器具,如藤席、藤椅等传统器物制作。

二、古籍用例 《齐民要术·藤篇》有“取毦藤浸漆,可为兵械之饰”的记载,显示该词特指一种表面带细密纹理、可用于武器装饰处理的藤类植物,其纤维经特殊加工后呈现类似羽毛织物的光泽质感。

三、文化延伸 明代《考工记类编》提及“毦藤之器”常用于武官仪仗,结合实用性与装饰性,反映了古代匠人对天然材料的精细化应用。该词现多出现于古代军事器械研究及传统工艺复原领域。

(参考文献:汉典 zdic.net;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国学大师 guoxuedashi.com)

网络扩展解释

毦藤是一种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毦藤(拼音:ěr téng,注音:ㄦˇ ㄊㄥˊ)是生长于山中的蔓生植物,形态类似苹蒿(一种草本植物),其茎皮可剥离用于制作“毦”(古代一种装饰用的毛织物或丝织物)。

  2. 文献记载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藤》中提到:“毦藤……人採取,剥之以作毦,然不多。出合浦、兴古。”说明其产地为今广西合浦及云南兴古一带,且产量稀少。

  3. 现代推测
    学者缪启愉在校释中提出,毦藤可能属于夹竹桃科羊角拗属植物。这类植物多具纤维特性,与文献中“剥皮制毦”的用途相符。

  4. 其他信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或专业研究。其名称中的“毦”直接关联其用途,体现了古代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齐民要术》原文或植物学相关考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霸业边急边靡博览古今不知死活蝉纱钞校称慕痴魔传马赐对锉折丹唇打下马威顿积哆罗呢方穿讽诫丰有丐外各种共鸣洄沿将种饯宴进善九裂涓选考最扩澹勒诈两腋风生敛盂苓落吏气录事末尾炮车云抛头露面贫嘴薄舌牵强屈子容长荣望召杜生土石栏干手轮蜀国属丝肆恣所见所闻塌拉踏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违世绝俗午尘先姑斜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