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武贲的意思、武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武贲的解释

即虎贲。勇士之称。 唐 人避 太祖 李虎 讳改。《陈书·高祖纪上》:“以公嶷然廊庙,为世鎔范,折衝四表,临御八荒,是用锡公武賁之士三百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君读余注<孙子>》:“将为文者备,岂必握武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武贲”是汉语中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演变可结合以下要点解析:

词义解释

  1. 核心含义
    “武贲”即“虎贲”的避讳改称,指代勇士或精锐武士。唐代因避太祖李虎名讳,将“虎”改为“武”,故称“武贲”。

  2. 语源与避讳背景

    • “虎贲”原为古代对勇猛战士的称呼,语出《尚书·牧誓》“虎贲三百人”,象征如虎般勇猛。
    • 唐代李虎是皇室祖先,为避其名讳,官方文献中“虎贲”改称“武贲”。
  3. 文献用例

    • 《陈书·高祖纪上》记载:“锡公武賁之士三百人”,指赏赐精锐卫队。
    • 宋代梅尧臣诗句“岂必握武賁”中,“武贲”代指武力或武士身份。

扩展说明

“武贲”是唐代避讳文化下的产物,专指勇猛战士或精锐护卫,常见于史书和文学作品。如需进一步了解“虎贲”的官职、星象等衍生含义,可参考《汉语国学》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武贲是什么意思

《武贲》又称为“武笏”,是一种古代军事仪仗用具。它是一种由皮革制成的箭式旗帜,通常用于军队的统帅,以示威风。

拆分部首和笔画

《武贲》的部首是“戈”,总计8个笔画。

来源

这个词来源于《周礼·地官》:“武贲倚而不锐。”它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用于描述军队表示威武的旗帜。

繁体

《武贲》的繁体字是「武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武贲》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通常将贲写作边。

例句

1. 他手持武贲,气势凌人。

2. 将军的军队前进时,武贲高高挂起,威风凛凛。

组词

武贲犀慧

武功辉贲

近义词

旗帜、军旗、战旗

反义词

和平、和缓、和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