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莴笋的意思、莴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莴笋的解释

莴笋(学名: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Irish.)又称莴苣,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产期:1-4月。原产中国华中或华北。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茎、叶中含莴苣素,内含莴苣素(C11H14O4或C22H36O7)。味苦,有镇痛的作用。莴笋的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莴笋是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Lactuca sativa var. angustana,其名称与形态特征、栽培历史密切相关。

一、词义解析 "莴"字源于古代对西域传入蔬菜的统称,《本草纲目》记载:"莴菜自呙国来,故名",呙国为隋唐时期西域古国。"笋"字则取自该植物嫩茎形似竹笋的特征,故合称"莴笋"。《中国植物志》记载其茎部直立肉质,表皮翠绿或紫红,叶片长椭圆形,叶缘波状或浅裂。

二、栽培源流 据《齐民要术》考证,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宋代《东京梦华录》载有"莴苣笋"作为汴京时令蔬菜的记录,明代《农政全书》详细描述其栽培方法:"八月下种,腊月移栽"。

三、食用价值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食物成分表》显示,每100克莴笋含维生素C 4mg、钾212mg、膳食纤维0.6g。中医典籍《滇南本草》记载其"治冷积虫积,痰火凝结,气滞不通",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茎叶乳浆含莴苣素,具有镇静安神功效。

四、文化意象 在民俗文化中,莴笋因"节节高"的形态被赋予吉祥寓意,江南地区婚俗常用其作为聘礼配菜。清代《植物名实图考》绘有精细的莴笋植株图,佐证其在传统农耕中的重要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莴笋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词义和特性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定义与分类

莴笋(学名:Lactuca sativa var. angustata)是菊科莴苣属植物的变种,属于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形态差异,主要分为白莴笋、尖叶莴笋、花叶莴笋等品种。其名称在不同地区有“青笋”“莴苣笋”“千金菜”等别名。

二、植物特性

莴笋的茎部肉质脆嫩,幼茎呈翠绿色,成熟后转为白绿色;叶片多为披针形或长卵圆形,颜色从浅绿到紫红不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约公元5世纪传入中国,现广泛种植于华中、华北等地。

三、营养价值

莴笋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A、B1、B2、C)、矿物质(钙、磷、铁、钾等)及氟元素。其中,叶片营养更丰富:200克叶即可满足每日胡萝卜素需求,500克叶可满足维生素C需求,对儿童骨骼发育和预防贫血有益。

四、药用与食疗功效

五、食用与文化

肉质茎可生食、凉拌、炒制或腌制,叶片亦可食用但略带苦味。其名称“莴”源于古代造字,因茎部形似残骨(胫骨)而得名。

如需进一步了解种植技巧或食谱,可参考权威农业指南或营养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艾比肩褂兵具鄙事参革策使掺假丑态毕露出监盗贼课登擢点唱督护恶垛讹法反事蛤黎酱格面佝愗挂冕寒惨惨话阔黄衣夫画省挥日汇总僵局讲款基年锦笮吉他积佑屦及剑及鴡鸠氏骊坟令弟鲁鲁冒冒赂献麻袋妙术蔑蒙闽中暖国且住为佳青波驱车溶蚀上澣升腾慎容衰退碎琼乱玉糖饴调瑟擿埴索途枉口诳舌罔两无声诗乌巷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