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y taxes] 交税
缴纳赋税。 唐 杜荀鹤 《山中******》诗:“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宋 苏轼 《吴中田妇叹》诗:“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茅盾 《子夜》八:“农民骚动,几千亩良田眼见得已经不能算是姓 冯 ,却还得姓 冯 的完粮纳税。” 杨振声 《渔家》:“这渔旗子税总是要纳的,难道你说没有饭吃,就不纳税了么?”
纳税是指根据国家税法规定,自然人、企业或其他组织将其收入或财产的一部分按照法定比率缴纳给国家财政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纳税是税收制度的核心环节,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其本质是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参与社会财富分配,为公共服务和治理提供资金支持。
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企业则需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等法规履行纳税责任。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是常见税种,例如:
以企业所得税为例,基本公式为: $$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times 适用税率 - 减免税额 $$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指企业利润扣除法定减免后的金额。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山中寡妇》中已有“桑柘废来犹纳税”的描述,说明纳税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
如需了解具体税种或申报流程,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或咨询税务机关。
纳税是指个人或企业依法向国家缴纳税款或其他财政性收入的行为。纳税是公民和法人履行自愿责任,支持国家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纳税这个词由纟部和系声部组成,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纟部(3画)和系声部(8画)。
纳税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礼记·中庸》:“凡纳币者税也。”现代汉语中,原字“納”已经逐渐繁化为“纳”。
在古代,纳税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其中一种写法是“納稅”,意思仍然是相同的。
1. 我们每年都要按时纳税,履行公民的义务。
2. 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认真纳税,不得逃税或者偷税。
1. 征税:指国家依法收取个人或企业的税款。
2. 逃税:指以欺骗或其他手段规避纳税义务。
3. 税务:指管理和征收税收的机构或部门。
1. 近义词:纳贡、征税。
2. 反义词:退税、减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