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涸旱的意思、涸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涸旱的解释

干旱。《管子·小问》:“飘风暴雨不为人害,涸旱不为民患。”《吕氏春秋·慎大》:“ 商 涸旱, 汤 犹发师,以信 伊尹 之盟。” 高诱 注:“涸,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涸旱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涸”与“旱”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因长期无雨或高温导致水源枯竭、土地极度干旱的状态。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词义解析

  1. “涸”:

    本义为水干枯、枯竭。《说文解字》释:“涸,渴也。从水,固声。” 引申为液体完全消失的状态,如“干涸”“枯涸”。

  2. “旱”:

    指久未降雨或降雨不足引发的干旱灾害。《说文解字》称:“旱,不雨也。” 强调自然气候导致的缺水现象。

  3. 复合义:

    “涸旱”融合二者,强调干旱达到极致,致使河湖干枯、土地龟裂的严重灾情,常见于描述极端气候或自然灾害。


二、典籍用例

古代文献中,“涸旱”多用于记载灾异现象。例如:

《淮南子·本经训》:

“逮至尧之时……涸旱之灾,民无所依。”

此句描述尧统治时期遭遇大旱,河湖干涸,百姓流离失所的情景,凸显灾情之重。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涸旱”为“干旱使水源枯竭”,强调干旱与水源干涸的因果关系。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标注其属形容词性,释义为“干旱无水,土地干裂”,侧重自然环境的具象状态。


四、词性特征

“涸旱”属形容词,多作定语或谓语,修饰干旱的严重性。例如:


五、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涸旱”仍用于描述气候危机或生态灾难,如:

“持续高温导致水库见底,农田陷入涸旱。”

其语义更突出自然与人文双重困境,常见于气象、农业、环保领域的专业表述。


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版)
  4. 《淮南子》(刘安,中华书局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涸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é hà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含义

指水源干涸、干旱无水的自然状态,也可比喻事物极度匮乏的情况。


使用场景与例句

  1. 自然干旱:描述长期无雨导致水源枯竭的自然灾害。
    • 例:“此地连年无雨,已涸旱成灾,农田颗粒无收。”
  2. 比喻资源匮乏:引申为人力、财力等极度短缺的状态。
    • 例:“公司资金涸旱,项目难以为继。”

古籍与文献引用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灾害或困境,例如: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管子》《吕氏春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主沙里半饥半饱佛肸宾柔采购长命面朝容扯挦从心脆化黨翼当着矮人,别説短话地神督车发天葩风埃肤学敷余符旨遘恶国徽黑光胡基椒杯棘场杰郎结膜宽恤凉宇刢利鳞列麟韦龙蛇之诗庙律扭动皮夹平钝屏屏牵着鼻子走融混入钹乳槌三寸银钩散儿行稍工声芳身力嘶丑丝纩投解外简内明枉上五括乌巷香椒铺贤言谺然新蝉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