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卧护的意思、卧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卧护的解释

犹卧治。谓在卧病中监军。《史记·留侯世家》:“上虽病,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晋书·纪瞻传》:“帝使谓 瞻 曰:‘卿虽病,但为朕卧护六军,所益多矣。’”《新唐书·裴度传》:“ 度 牢辞老疾,帝命吏部郎中 卢弘 宣諭意曰:‘为朕卧护北门可也。’” 宋 苏轼 《抚问知大名府冯京口宣》:“卿以元老,卧护北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卧护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军事用语,指将领在病中或安卧状态下坐镇监护军队,展现其威望足以安定军心、震慑敌方。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统帅的威望与能力,而非实际亲临战场指挥。以下从语义、典故及用法三方面详释:


一、核心释义

  1. 字面拆解

    • 卧:躺卧,引申为因病或休养状态。
    • 护:监护、镇守,指军事统领职责。

      合指将领虽未亲临前线,仍能凭借威望稳定局势。

  2. 权威词典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

    卧护:犹卧治。谓在卧病中监军。

    此解强调将领在病中亦能履行监护之责,凸显其治军能力。


二、历史典故与用法演变

  1. 典故溯源

    • 郭子仪安叛(唐代)

      唐代名将郭子仪晚年病重时,叛将田承嗣据藩作乱。郭子仪遣使斥责,田承嗣惊拜曰:“吾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旧唐书·郭子仪传》)。此即“卧护”典型用例——将领虽卧病,其威名足以慑服敌军。

    • 汲黯卧治淮阳(汉代)

      《史记·汲郑列传》载汉武帝命汲黯任淮阳太守,黯辞以病,武帝曰:“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后衍生“卧治”“卧护”二词,均指以德望服众。

  2. 词义引申

    由具体“病中监军”扩展为:

    • 象征性镇守:凭借威望而非武力控局。
    • 无为而治:通过德政与威信实现安定,如“卧护关东”指坐镇要地维稳。

三、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属文言遗存,多见于三类语境:

  1. 历史论述:评价将领功绩(如“郭子仪卧护朔方,吐蕃不敢犯境”)。
  2. 文学修辞:借古喻今,强调领导者的影响力。
  3. 学术考据:研究唐代职官制度时,指“节度使卧护之权”的特殊授权形式。

四、同源词辨析


古典文献例证

《史记·汲郑列传》:

“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旧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薨,州将叛,使者至,田承嗣望拜曰:‘此膝不屈于人若干年矣!’”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旧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卧护”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历史本义(军事/政治场景)

指在卧病状态下监督军队或处理政务,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1.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虽病,卧而护之”,体现帝王带病监军的权威性。
  2. 《晋书·纪瞻传》提到晋元帝命病重的纪瞻“卧护六军”,强调将领抱病履行军事职责。
  3. 该用法与“卧治”(躺着治理政事)类似,突显人物带病坚守职责的状态。

二、现代引申义(日常/文学场景)

现代多用于比喻不顾自身安危保护他人,强调舍己为人的精神。例如:

  1. 形容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如“消防员卧护受困群众”。
  2. 文学作品中常借该词刻画人物的牺牲精神,如“母亲卧护幼子躲避灾难”等场景。

三、词源解析

注:在学术引用中建议优先采用历史文献中的本义,文学创作中可灵活使用其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气辩正颤音朝拱车窗持柯带口躭代淡然冬葵多发二代法律规范飞熟丰貌敷显膏鐧钩牝乖阔黄班划线回天挽日户邑蹇才绛帕头谫谫屑屑狡愤解搆极劳郡王苦命联骖蛎黄离会灵长落膘满清末造螟蛉匿空瓢笙企管耆崛情好祁奚之举深宫庶男送别趿履韬合淘掘田役铁犀土疙瘩;土圪ń完地枉访晚景午漏诬愬香鱼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