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持柯的意思、持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持柯的解释

做媒。《隐居通议·文章四》引 宋 刘梦桂 《龚祥甫墓志铭》:“ 祥甫 为 佛老 请婚于予姪孙,委禽矣……属持柯者有抑塞,又白于官,移文二家同养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持柯”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1. 本义:手持斧柄,指伐木或制作器具

    • 此义项直接源于“柯”字的本义。“柯”在古汉语中主要指斧柄。《说文解字》释“柯”为:“斧柄也。” 因此,“持柯”的字面意思就是“手持斧柄”。
    • 这个动作常与具体的劳作相关,如砍伐树木或加工木材制作器具。例如《诗经·豳风·伐柯》开篇即言:“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这里的“伐柯”虽非直接等同于“持柯”,但生动描绘了持斧(必然持其柄)伐木以制新斧柄的场景,体现了“持柯”动作的基础 。
    • 在更广泛的工艺语境下,“持柯”可泛指木工操作。《周礼·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古代工匠的职责和技艺,其中“攻木之工”必然涉及“持柯”进行斫削 。
  2. 引申义:

    • A. 执掌法度,主理事务: 此义项由“斧”的象征意义引申而来。在古代文化中,“斧”常作为权力和刑法的象征(如“斧钺”代表生杀大权)。因此,“持柯”便引申为执掌法度、主持裁决或管理事务。
      • 东汉经学家郑玄在注释《周礼》时,常以“柯”喻指法则、法度。如他在注《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时提到“柯长三尺”,虽言具体尺寸,但“柯”作为量具本身也隐含标准、法则之意 。
      • 后世文献中,“持柯”明确用于指代主事或执法。例如,描述官员上任主政,可说“持柯莅事”,意指执掌权柄、处理政务。
    • B. 作媒,撮合婚姻: 这是“持柯”最广为人知的引申义,直接源于《诗经·豳风·伐柯》的著名比喻。该诗后两句为:“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诗人巧妙地用“伐柯”(制新斧柄需用旧斧)来比喻“娶妻”(需有媒人牵线)。
      • 因此,“伐柯”或“持柯”便成为“做媒”的雅称。如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伐柯》篇时明确指出:“柯,斧柄也… 言伐柯必有斧,则娶妻必有媒。” 。
      • 后世遂以“执柯”、“作伐”、“伐柯”或“持柯”代指媒人撮合婚姻的行为。例如,称某人为两家联姻“持柯”,即指其担任了媒人的角色。

“持柯”一词,其核心在于“柯”作为斧柄的意象。其本义指手持斧柄进行劳作(伐木、制器)。最重要的引申义有二:一是由“斧”象征权力、法则,引申为执掌法度、主持事务;二是由《诗经·伐柯》篇的著名比喻,引申为充当媒人、撮合婚姻。后一引申义在文学和文化中尤为常见。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持柯”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古文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持柯(chí kē)意为“做媒”,常见于古代文献中。该词源自《隐居通议·文章四》引用的宋代刘梦桂《龚祥甫墓志铭》,文中提到:“祥甫为佛老请婚于予姪孙……属持柯者有抑塞”,即描述媒人因受阻而向官府申诉的经过。

2.字义解析

3.其他可能的引申义

部分资料(如查字典等)提到“持柯”可比喻“握有证据或把柄”,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未见于权威古籍。主流解释仍以“做媒”为主。

4.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文言文或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例如:“祥甫持柯为两家联姻”即指媒人促成婚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古籍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迭布稗子巴黎圣母院班见驳放不兴嘈啾獑猢叱羊肠愁布袋翠縠打官腔荡海拔山垫腰端下多方面多门耳三漏饭鼓法政肱股豪臣何尝轰豗花洞子话题会钱谏珂娇媚髻凤金河矜叹藉田絶席溃延烂肠瘟联翩而至敛实灵族罗裳马嚼菜蛮貃明码呕气炮划子配割披冻锹镢青藜灯骑奴屈驾入粟商飙观声貌试鍊顺听私劳田家翁温序须五位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