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悉心尽意。《汉书·文帝纪》:“率意思远,无有所隐。” 王先谦 补注:“率无极意, 元 成 纪多言悉意是也。悉、率双声,故字变为率耳。”《新唐书·儒学传中·王绍宗》:“鄙夫书无工者,特由水墨之积习耳。常精心率意、虚神静思以取之。”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学 李 杜 者,勿执於句字之间,当率意熟读,久而得之。此提魂摄魄之法也。”
(2).随意;轻率。 晋 陆机 《文赋》:“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乃知此处 伯度 ,是 李 非 杜 也。注书不可率意如此。”《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箇公平明允。”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一编再版说明》:“本编采取史料,避免墨守旧说,但也不敢率意而谈或穿凿附会以求新奇。”
(3).肆意。 晋 陆机 《<豪士赋>序》:“震主之势,位莫盛焉;率意无违,欲莫顺焉。” 宋 苏洵 《上皇帝书》:“其率意恣行者,人亦望风畏之。”《金史·移剌慥传》:“ 海陵 虐法,率意更改……吏不知适从,夤缘舞法。”
(4).直率,按照本意。《三国志·蜀志·霍王向张等传论》:“ 费诗 率意而言,皆有可纪焉。”《明史·罗复仁传》:“﹝ 復仁 ﹞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 章炳麟 《文学说例》:“盖 胜 既率意奏陈,退而撰次本言,施以藻采,史官传述,遂若造膝所陈,语本若尔。”
“率意”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语境变化较大,主要解释如下:
悉心尽意
指专注投入、尽心尽力地做某事。例如《颜氏家训·勉学》中“率意自读史书”,即强调专注研读的态度。
随意/轻率
指行事缺乏深思熟虑,带有随意性或不够慎重。如造句“草率意见易招致失误”,即体现此义。
肆意
含贬义,指放纵任性、不顾后果的行为。例如“率意妄为可能触犯规则”。
直率坦荡
表示依照本心行事,坦率自然。如描述性格时,“他为人率意,从不矫饰”即突出真诚的特质。
读音与语境关联
使用提示
需结合上下文区分褒贬。例如“率意挥毫”可褒赞艺术创作的洒脱,而“率意决策”则暗含批评轻率。
《率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或表达自己的意见。它由“率”和“意”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率”是一个独立的字,是由“王”与“夊”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拼音是“shuai4”,总共有10个笔画。
- “意”是一个独立的字,由“心”和“音”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拼音是“yi4”,总共有13个笔画。
来源:
《率意》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鲁颂·屿甲》:“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意思是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佩戴芳香的蕙带,在身上编织芳香的茞草。后来,《率意》一词逐渐引申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繁体:
繁体字形为“率意”,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在有所不同。但是,《率意》这个词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大致相同,没有太多变化。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持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他选择率意行事。
2. 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率意,但也要考虑集体利益。
组词:
率意可以与其他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自率: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举意:表达自己的意见。 率性: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
近义词:
自主、自由、自发
反义词:
顺从、从众、接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