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盈。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红粟流溢,鳧雁充厌。”
"充厌"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满足、饱足,常用来形容物质或精神上的充分满足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充厌"由"充"(充满、充足)与"厌"(满足、饱足)同义复合而成,强调达到饱和、无缺的状态。
例证:
《汉书·王莽传》:"欲令百姓充厌,不宜有所乏。"
此处指使百姓生活富足,无匮乏之忧。
引申义
可指对某事物感到满足而不再需求,如《说文解字注》段玉裁释"厌":"饱也,足也",与"充"结合后强化"完全满足"之意。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充厌"词条,释义为:"充足满足;饱足。"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2卷,页987。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厌"为"满足",并引《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饱"为例,佐证"充厌"的饱和义。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页1523。
《王力古汉语字典》
指出"厌"通"餍",表饱足,与"充"构成并列结构,强调极致满足。
来源:中华书局,2000年,页123。
物质丰裕
《盐铁论·力耕》:"衣食充厌,荣辱分明。"
描述百姓衣食丰足后,社会规范得以彰显。
精神满足
《论衡·自纪》:"充厌人心,不求备于一人。"
指精神层面的充分满足,不苛求完美。
现代汉语中"充厌"已罕用,但可追溯至成语"贪求无厌"(《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其"厌"与"充厌"同源。需注意区别于"厌倦"(疲乏懈怠),二者语义分化明显。
"充厌"属古汉语并列式复合词,表"完全满足",多见于汉代文献,后逐渐被"充足""饱足"等替代。其语义演变反映了汉语双音化进程中同义语素的融合规律。
“充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综合解析:
拼音:chōng yàn
注音:ㄔㄨㄥ ㄧㄢˋ
核心含义:指“满盈”,即事物达到充盈、饱满的状态。例如南朝梁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中“红粟流溢,鳧雁充厌”,即用“充厌”形容粮食丰足、禽鸟繁多的景象。
“充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核心含义为“满盈”,常见于描述物质或状态的充盈。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混淆非权威来源的扩展解释。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朝文献原文。
悲悚布达步环不涯惨号阊阖宫嗤讶穿复挫强当不起的窍方驰匪石忿噪高热关谷龟奴害人滈池君奬券箭箶交唇脚底鲛鲨秔稌棘人救生衣居安倦世居陋伉简犒赉冷吟蓼虫騄耳貌禅猕猴梨挠骫奴隶孥属扒窃蓬阁被发佯狂拼力铍掩衾服群书三吏扫街召伯树折除涉略束股韬世吴相庙下界狭陋享年校辑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