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官吏往往坐在帘子内问案,这帘子叫做“问事帘”。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 张千 ,你将坐位整好了,放下问事帘来。”
“问事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古代官吏审案时使用的帘子。官吏通常坐在帘子后方进行案件审理,这种帘子被称为“问事帘”。例如元代杂剧《铁拐李》中提到:“张千,你将坐位整好了,放下问事帘来”,印证了其实际使用场景。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引申为“隐晦地询问他人意见或打探消息”,这一解释可能源于古代官吏在帘后审案的隐蔽性特点,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较为罕见,更多属于现代语境下的引申或文学化表达。
建议在文学或历史研究中优先采用其原始含义,若涉及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问事帘是一个成语,指的是询问事情的窗帘。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好奇、想要探听别人秘密的心态。
问事帘的拆分部首是门(mén)和巾(jīn),总共有12个笔画。
问事帘最早见于《庄子·外篇·尽心》:“问事帘者,处齐吾之须与?处翣然而呼者,处吾之牛羊与?”其意为“问事帘的人,是为了了解我的需要吗?是为了询问我的牛羊吗?”此处的问事帘指的是好奇的人。
繁体字是「問事簾」。
古代的汉字写法经过演习和变迁,与现代有所不同。问事帘在古代的写法可能会略有差异。
他总是对别人的生活很好奇,像个问事帘一样。
问事、事帘、问事问情、帘幕陈设、好奇心
爱打听、好奇、窥视
不关心、不理会、不在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