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袍的意思、同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袍的解释

(1) [fellow officers]∶旧时在同个军队工作的人互称。参看“袍泽”

(2) [close friend]∶挚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天衣》

万里别同袍。——许浑《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梅》

详细解释

(1).语出《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军人用以互称。 明 唐顺之 《牌》:“纠我同袍,修我戈矛。” 王闿运 《振威将军武提督碑》:“追惟昔年同袍之义,有感今日鼓鼙之思。”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本社专为联络军界同袍,讲求武学起见,故定名为振武学社。”

(2).犹同衾。古用于夫妻间的互称。《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锦衾遗 洛 浦 ,同袍与我违。” 吕延济 注:“同袍,谓夫妇也。”

(3).谓兄弟。《文选·曹植<朔风>诗》:“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张铣 注:“嗟我兄弟乖别同袍共佊之义。” 明 何景明 《发京邑》诗之一:“出入承明地,四海皆同袍。”

(4).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唐 王昌龄 《长歌行》:“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鸡人唱晓梦联诗》:“﹝ 郭周孚 ﹞继於余中榜,登甲科。初与同袍伏闕,以待唱第。”《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高知县 旁观,未免同袍之情,甚不过意。” ********* 《致蒋经国先生信》:“幼时同袍, 苏 京把晤,往事歷歷在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同袍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基本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同袍"指代共同穿着战袍的人,引申为志趣相投、患难与共的伙伴。该词包含两层核心语义:

  1. 字面层面:共享衣物的亲密关系
  2. 象征层面:精神层面的深度联结

二、出处与语义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此处以战袍共穿为喻,展现秦军将士团结御敌的精神。东汉郑玄在《毛诗笺注》中进一步注解:"此谓军中互助之谊,非独指衣物共享。"

至明清时期,语义扩展至文人群体。王夫之《读通鉴论》记载:"同袍之谊,贵在道义相勖。"此时已突破军事语境,成为知识分子互称的雅言。

三、现代使用规范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

  1. 军事领域:仍保留原义,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规定"军人互称同志或同袍"
  2. 文化领域:常用于传统文化社团成员互称,体现共同理想
  3. 特殊禁忌:根据《两岸用语差异手册》(商务印书馆,2021),该词在台湾地区已衍生出性别文化特殊含义,需注意语境区别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诗经译注》等权威辞书,典故出处核校自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同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其核心来源于《诗经》的典故,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军人互称
    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原指士兵共享战袍,后成为军人间的互称,表达团结与共患难的情谊。例如明代唐顺之《牌》中“纠我同袍”即用此意。

  2. 夫妻互称
    古代诗文中引申为夫妻间亲密称呼,如《古诗十九首》中“同袍与我违”,唐代许浑诗作也沿用此意,指同衾共枕的伴侣关系。

  3. 兄弟或朋友
    《文选·曹植〈朔风〉诗》以“同袍”指兄弟,后扩展为对朋友、同僚、同学的泛称,如“数年的军旅生活,最让我怀念的就是同袍间的情谊”。

  4. 现代汉服文化中的互称
    自2003年汉服运动兴起后,“同袍”成为汉服爱好者间的特定称呼,体现共同的文化认同与复兴理念。

使用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败草百媚千娇産家大器驰行吹毛索疵丛谈大脑殻斗脚惰倪恩养法国唯物主义仿制反演棐常废立风信鸡汾脽负绁府院之争酣色合券后尧婆怀愿欢跃跃搳拳贿求浑花戽水交厚轇轧界碑棘扈氏晶滢雷动缧絏楼阁亭台梦语墓场挠节啓椗青盘琼膏求降冗细煞黑石脊诗淫手历竦拔侹侹痛湔宿垢头昏脑闷卫星文闱五羊皮鲜滴详尽相蓝先龙稀里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