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接的意思、三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接的解释

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接"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古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及权威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连续中三元(科举考试) 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科举考试中接连考中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实现“连中三元”的至高成就。此为本义及最常用义项。

来源依据: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明确释义:“三接:犹言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中,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合称三元。”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亦载:“三接:科举考试中连续得中三元。”

二、引申含义:三度接见(表尊荣) 由“连中三元”引申指受到极高礼遇,特指臣子受到君主三次接见的殊荣,象征地位显赫或功勋卓著。

来源依据: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代对高级官员有“三接之礼”的仪制(中华书局点校本)。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五:“三接者,三见天子也。”此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强调礼遇规格。

三、权威文献佐证

“三接”在汉语词典学中主要指科举考试“连中三元”的成就,后引申为受君主三次接见的尊荣。该词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主要见于古典文献或研究性语境。其释义以《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为准,历史用例可参考《宋史》等正史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三接”是一个源自《周易·晋卦》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两种主流解释:

一、经典释义(主流观点)

  1. 三度接见(恩宠优奖)
    出自《周易·晋卦》原文:“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注疏指出,这里指君主在一天内三次接见臣子,象征极高的恩宠和嘉奖。后世多以此引申为频繁受赏识或重用,如宋代范仲淹《贤不家食赋》中“敦三接而何善不臻”即用此典。

  2. 三次捷报(军事胜利)
    另一种说法由学者高亨提出,认为“接”通“捷”,指康侯(周代诸侯)在征战中一日内取得三次胜利。这一解释更侧重军事层面的成功。

二、现代延伸释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三次偶然相遇”,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对原义的衍生或误读。

三、字词分解

“三接”在传统语境中多指频繁受宠或连续胜利,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其含义。若用于现代比喻,建议明确语境以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罢瘠贝阙边鄙摽末闭境自守补试车量斗数承化促步大伦蹈死惇素方言飞鱼族凤只鸾孤干巴利脆寡雠挂冕官室归籴汩漱谷行河雒浑脱囊霍元甲讲员兢兢战战谨勑巾笥吉凶未卜絶症铿耾课僮篱垣龙鵄马仔迷踪拳哪能闹嚷凝寒毗离辟彊仆纍洽意人称代词如今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勝友事伦时雝率性任意树立顺便徒弟颓响僞凤瑕舋泻湖写生珍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