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洋鬼子的意思、假洋鬼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洋鬼子的解释

鲁迅 作品《阿Q正传》中的人物。在《不准革命》一章里,写 钱 府的大少爷“假洋鬼子”冒充革命而不准 阿Q 革命。后因以“假洋鬼子”比喻心胸狭隘、苛求于人而不准他人革命的人。 毛6*6*《论十大关系》:“﹝ 鲁迅 ﹞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 阿Q 革命……我看在这点上,有些人很有点象假洋鬼子。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假洋鬼子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假洋鬼子”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和文学象征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历史背景

  1. 起源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1862年(同治元年)的上海。当时美国人华尔组建的“常胜军”中,华人兵勇穿着洋人军服,被民众称为“假洋鬼子”。这一称呼既反映了对西方侵略者的愤恨,也暗含对“崇洋者”的讽刺。

  2. 文化冲突的产物
    在近代中国,因帝国主义侵略引发的民族危机,民众常以“洋鬼子”贬称外国人。而“假洋鬼子”特指模仿洋人却未真正理解西方文化的华人,带有强烈的民族情绪。


二、文学形象与象征意义

  1. 鲁迅《阿Q正传》中的角色
    钱府大少爷“假洋鬼子”是典型的地主阶级投机分子。他留学东洋后剪辫易服,表面接受新思想,实则虚伪自私,甚至阻挠阿Q参与革命。这一形象象征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的虚伪性与革命的不彻底性。

  2. 引申的社会批判
    毛泽东曾引用该词,批评那些“不准他人革命”的狭隘者。鲁迅通过这一角色,揭露了旧社会变革中的投机行为与阶级矛盾。


三、现代语境下的含义

  1. 崇洋媚外的代名词
    现多指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贬低本土传统,却对西方文化一知半解的人。例如,刻意模仿外国生活方式却缺乏内涵的行为。

  2. 警惕虚假文化现象
    部分人可能以“洋化”为幌子进行不正当活动,需保持理性判断。该词提醒人们辩证看待文化交融,避免陷入盲目跟风。


“假洋鬼子”从历史军事术语演变为文学符号,再到现代文化批评用语,始终承载着对民族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反思。其核心在于批判虚伪、投机与盲目崇外,强调文化自信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假洋鬼子

《假洋鬼子》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些自称“洋鬼子”,即外国人,但实际上并非洋人,而是外貌上装扮成洋人的中国人。这个词常常带有贬义,用来嘲笑这些人虚伪、做作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假(亻+叚),洋(氵+羊),鬼(鬼),子(子)。分别为人、水、鬼、子四个部首,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假洋鬼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当时中国的都市化程度较低,洋人的亲密接触是非常少见的。然而,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西方化和出类拔萃,开始穿着西式服装模仿洋人,这就引起了一些人的讥讽和嘲笑,最终形成了这个词汇。

繁体字:假洋鬼子 (假洋鬼子)

古时候汉字写法:假洋鬼子 (假洋鬼子)

例句:

1. 他整天打扮得像洋鬼子一样,真是个假洋鬼子。

2. 这个人自称在国外生活过,但实际上只是个假洋鬼子。

3. 不要相信那些打扮成洋鬼子的人,他们很可能只是假洋鬼子罢了。

组词:真洋鬼子、洋鬼子、外国人、西化

近义词:装B、假洋鬼、伪洋鬼子、自吹自擂

反义词:真实、朴实、自然、真洋鬼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