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冶炼;铸造。 元 张宪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金神起持水火齐,煅炼阴阳结精鋭。”
(2).烧熬。《朱子语类》卷一○七:“但恐如草药煅炼得无性了,救不得病耳!”
(3).修炼,磨炼;烧炼。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终不脱腥羶臭秽,煅炼就地水火风。”《红楼梦》第一回:“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
(4).琢磨诗文,以臻精美。 宋 陆游 《岁暮遣兴》诗:“新诗煅炼功何似,问着衰翁自不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至於辞语刻琢精丽,殆煅炼而成者歟。” 明 唐寅 《<作诗三法>序》:“为句之法,在模写,在剪裁……煅炼之,欲如制药必极其精。”
(5).谓以逼供等高压手段,陷人于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林复》:“ 復 乃挺身白尹,乞任其事。讫就煅炼成罪,当流海外,因寓客舶以往。”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其时当事者,或以煅炼之法行其调停,或以调停之法行其煅炼。”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公子羞且怒,执 乔 送太守,谓某以妖术惑人,煅炼成狱, 乔 居犴狴。”
“煅炼”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解释:
本义:冶炼与铸造
指通过高温处理金属矿石以提取或加工金属的过程,例如元代诗歌中描述的“煅炼阴阳结精鋭”()。该词也用于形容铸造器物时的工艺。
烧熬与烧炼
指用火长时间熬制或炼制物质,如《朱子语类》提到的草药煅炼后失去药性()。在道教文化中,亦可引申为通过烧炼(如炼丹)追求长生或精进修为。
比喻义:修炼与磨炼
用于形容对意志、能力的长期锤炼,例如《红楼梦》中灵石因煅炼而通灵()。此含义强调通过外部压力或自我修行实现提升。
文学创作:诗文推敲
在文学领域指反复修改、精炼文字以达到更高艺术水准,如陆游诗句“新诗煅炼功何似”()。
负面含义:刑讯逼供
古代法律语境中,特指通过严酷手段逼迫认罪的行为()。
注意:现代汉语中,“煅炼”与“锻炼”常被混淆,但“锻炼”更侧重体能训练或能力培养,而“煅炼”多保留上述古典或专业用法(如冶金、炼丹)。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