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羽绝鳞的意思、断羽绝鳞的详细解释
断羽绝鳞的解释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絶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词语分解
- 断的解释 断 (斷) à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弉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判定,决定:判断。诊
- 鳞的解释 鳞 (鱗) í 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鳞。鳞片。 鳞状的:鳞爪(僶 )。鳞波。鳞茎。鳞屑。鳞集(群集)。遍体鳞伤。鳞次栉比。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鳞鸿(指“鱼雁”,
网络扩展解释
“断羽绝鳞”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及背景如下:
基本解释
断绝书信。其中“羽鳞”代指古代传递信息的“鱼雁”(古代以鱼腹藏信、雁足系书象征书信往来)。
出处与用法
- 来源:出自元代柯丹邱的南戏作品《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 结构:联合式成语(ABCD结构),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文化背景
“鱼雁”是古代书信的代称:
- 鱼:源自“鱼传尺素”的典故,古人将书信藏于鱼形木盒中传递。
- 雁:出自《汉书·苏武传》,用雁足系帛书传递信息。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因离别、变故等原因导致音信全无的状态,例如:“战乱后,他与家人断羽绝鳞,多年未见音讯。”
此成语在现代使用较少,更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需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断羽绝鳞》这个词的意思是形容某事或某物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害或破坏,没有丝毫剩余或残存。下面我为你提供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拆分部首:断(立)羽(羽)绝(月)鳞(鱼)
- 笔画:断(4画)羽(6画)绝(5画)鳞(13画)
来源:
《断羽绝鳞》是取自《左传·僖公十二年》。其中的原文为:“无庸讳言:夫古之人谓患难见其性也,犹验其断羽绝鳞,生而知之。”意思是说,古代人把患难和困境看做是考验一个人性格的时刻,犹如检验鸟兽的脱羽和鱼鳞一样,生而知之。
繁体字:
《断羽絕鱗》(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中,在汉字结构和笔画形态上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断羽绝鳞》的古代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意思仍然相同。
例句:
- 这次地震让整个城市断羽绝鳞,几乎没有一栋建筑没有受损。
- 这家公司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经营危机,现在已经断羽绝鳞。
- 这本书的内容遭到了严重篡改,原本的精华已经断羽绝鳞了。
组词:
- 断绝(损失联系或终止)
- 绝望(对未来感到极度失望)
- 鳞片(鱼或其他动物身上的鳞)
- 羽毛(鸟类身上的羽毛)
近义词:
- 毁灭性的损害
- 彻底湮灭
- 完全毁坏
反义词:
- 完好无损
- 保存完好
- 如初般完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