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傲倔强。 明 叶显祖 《鸾鎞记·合谮》:“我见他时节,虽然略大样了些,也不道这 温庭筠 这等傲撇,竟把我呵叱了一场。”
“傲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ào piě,主要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高傲倔强
多用于形容性格上的不屈与孤傲,常见于古典文献。例如明代叶显祖的《鸾鎞记·合谮》中提到:“温庭筠这等傲撇”,即指人物性情高傲且倔强。
傲慢自大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傲慢自大,目中无人”,强调对他人的轻视态度。
若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证,可参考《鸾鎞记》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傲撇》是一个汉字词语,它形容一个人骄傲自满、不屑一顾的态度。使用这个词时,一般是在贬义上使用,表示某个人对其他人或事物十分鄙视和骄傲。
《傲撇》是由部首“攴”和“聿”组成的。
它总共有16个笔画,其中“傲”部分有9个笔画,“撇”部分有7个笔画。
《傲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书法。在《说文解字》中,傲字解释为“骄傲、狂妄”的意思,它的构成部分为“亻”(人物部首)和“敖”。
关于“撇”,则属于古代的汉字笔画形式,用于表示向下弯曲的笔画。在繁体字中,对应的字形为「撥」。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比现代有所不同。《康熙字典》收录的《傲》字左右结构稍有不同,字中“人”部在左边,而“敖”部在右边,整个字形更为平衡。而《撇》则是在《康熙字典》中新增的字体,在古时汉字中相对较为少见。
1. 他对别人的意见总是傲撇一笑,仿佛只有他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2. 那位艺术家不愧为天才,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傲撇一眼,不屑与他人分享他的艺术灵感。
1. 傲视万物
2. 傲慢
3. 傲骨
1. 骄傲
2. 自豪
3. 傲岸
1. 谦逊
2. 虚心
3. 谦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