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笋的别名。 宋 黄庭坚 《谢人惠猫儿头笋》诗:“走送烦公助汤饼,猫头突兀想穿篱。” 宋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诗之一:“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一本作“ 猫头 ”。
(1).毛笋的别名。 宋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诗之一:“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
(2).即猫头鹰。
猫头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猫科动物头部的生理结构特征,包括其圆颅、尖耳、夜视能力强的眼睛等典型形态。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在部分方言(如闽语、吴语地区)中代指猫头鹰,因其面部轮廓似猫而得名,属鸮形目夜行性鸟类。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猫头鹰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祥瑞(如汉代"枭尊")或不祥(如《诗经》"为枭为鸱"),其别名"猫头"亦承载相关文化意象。
来源:《本草纲目·禽部》(李时珍,明代);《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清代)。
“猫头”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以下是不同维度的解释:
需根据上下文区分词义,主流含义集中在成语、植物别名及中药材三类。若涉及古籍或中医,建议参考《纲目》等权威文献。
哀叫白葛白黑白翁北林本国兵车参驾馋相吃紧豖豖砀极跌蹼蹀跇低级顶敬昉始反手可得风路戤银告知公辅寒民槐牙黄历麾扫回说将要减勒谏疏蹇寓泂酌开门红揽货炼之未定灵心慧性麦芒刀模彷庆卿清苏岂惟齐物确荦曲故驱逐机入赍弱情丧陨傻儿凹上大人设兵适孽石笋四庙私试诉白碎役同心带途次嚣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