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百废俱举的意思、百废俱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百废俱举的解释

同“ 百废俱兴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 了翁 ( 魏了翁 )乃葺其城楼櫓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居数月,百废俱举。”《解放日报》1942.12.23:“‘百废俱举’的平均主义思想,以及与此相关联着的不合边区实际的‘正规化’思想,成了贯彻精简政策与集中力量于两大任务的绊脚石。”亦作“ 百废具举 ”。 宋 王明清 《挥麈录》卷一:“ 吴明可 帅 会稽 ,百废具举,独不传书。” 明 宋濂 《扶宗宏辨禅师育王裕公生塔之碑》:“遐邇施者日新月盛,数载之内,百废具举,名闻於朝帝。” 梁启超 《敬告当道者》:“其有能如 水野越前 、 井伊直弼 之鞠躬尽瘁百废具举者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百废俱举”是一个汉语成语,也作“百废俱兴”,其核心含义是指许多被荒废或搁置的事务同时得到振兴和恢复,形容社会或事业呈现全面发展的繁荣景象。该成语由“百”“废”“俱”“举”四字构成:

  1. “百” 为虚指,强调数量众多;
  2. “废” 指废弃、荒废的事务;
  3. “俱” 表示全部、共同;
  4. “举” 意为兴办、推行。

从语义演变看,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例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此处“具”与“俱”通假,生动描绘了政事通达后社会各领域全面复兴的场景(来源:《宋史·艺文志》)。

现代使用中,“百废俱举”多用于描述国家建设、经济复苏或组织改革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状态。例如,学者吕叔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注解为“许多被延误的事同时开展”(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成语的权威释义亦见于《汉语大词典》,强调其褒义属性,常用于肯定社会积极变革的语境(来源:《汉语大词典》)。

近义词包括“万象更新”“蒸蒸日上”,反义词则有“百业凋敝”“江河日下”。需注意,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与“百废待兴”(指许多事情亟待处理)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百废俱举”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ǎi fèi jù jǔ,意为“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形容全面整顿、振兴事业的局面。以下是详细解释:

  1. 释义与出处
    该成语出自《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记载南宋名臣魏了翁修缮城防、整顿军务后,“居数月,百废俱举”。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积极作为,使原本荒废的事务重新恢复并发展。

  2. 用法与结构

    • 语法:主谓式结构,中性词,多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全面振兴。
    • 近义词:百废俱兴、百废具作。
    • 反义词:百业凋敝、民生凋敝(需结合语境判断)。
  3. 例句与延伸
    例如:“朝廷锐意求新,百废俱举”(《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或现代语境中形容灾后重建、经济复苏等场景。

  4. 注意区分
    该成语与“百废待兴”不同,后者强调“待解决”,而“百废俱举”侧重“已行动并取得成效”。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续资治通鉴》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疚按论邦都备卫比兴不当事不可当残年车兰叱名春霭垫底儿叠翠东奔西逃东秦多麽翻出风驰雨骤馥芬格拉龟背悍坚合遝较痊经济特科金枝计穷力竭噱嗢鵕鹗躐居立槁利名临干隶省六术落纱鹿铤梦话蒙瞢门神门隧内包女婢朋来千变万状綦下日晕冗绊折戗世俸使指衰晩顺孰锁闩袒帻藤萝祧迁饷军谢绝谢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