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校讐的意思、校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校讐的解释

见“ 校讎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校讐(xiào chóu)是汉语古籍整理领域的专业术语,指对文献进行系统校对、考订与辨误的学术活动。其核心内涵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字义解析

"校"原指木栅栏,引申为对照核查,《说文解字》释作"木囚也",段玉裁注强调其"比合之"的核验功能。"讐"通"雠",取"对答""应验"之意,《玉篇》载"讐,对也",特指通过反复比对消除讹误。二字组合形成"以文献为对象进行辩证考订"的学术范式。

二、学术史溯源

该概念最早见于汉代刘向《别录》:"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文献通考·经籍考》记载宋代学者将校讐细化为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法,奠定后世校勘学基础。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更将范畴扩展至文献分类、版本鉴别等领域。

三、实践特征

现代《古籍整理术语》定义其包含三个层级:1)字句校勘,2)异文考辨,3)义理疏通。典型案例如《四库全书》编纂时对《水经注》的校讐,综合运用金石、方志等材料完成四十卷定本,纠正历代传抄错误达三千余处。

(主要参考文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校雠学通论》,中华书局;《古籍整理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校讐"是"校雠"的异体写法,二者含义完全相同,指古代文献整理的核心方法。该词源自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主持的大规模古籍整理工作,具体包含以下内涵:

  1. 字义溯源 "校"指考订文字,"雠"(讐)本义为应答,引申为比对。合指将不同版本的古籍相互对照,如同两人对答般逐字核对。

  2. 操作流程 包含版本搜集、文字校勘、错简整理、篇目编次、撰写提要等系统性工作。如刘向《孙卿书录》记载,曾用宫廷藏本与民间献书互校,删除重复篇章。

  3. 学科延伸 宋代郑樵《通志·校雠略》将其发展为文献学理论,涵盖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等分支。清代章学诚更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观。

  4. 现代转化 当代古籍整理仍沿用其核心理念,如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时,综合运用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法,正是传统校雠学的现代化实践。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已规范为"校勘",但专业领域仍保留"校雠"这一历史术语。其学术价值在于通过文本整理揭示思想流变,如通过不同版本《老子》的校雠,可追溯道家哲学的发展脉络。

别人正在浏览...

拜爵百事班随宾署不赖财取常论巉岨朝哺沉声静气慈造皴渴打闹当儿雕萃丁户钉筋都卢橦端布丰壤粉骨糜身赋笔感想高屋建瓴攻玉光荣榜固定资産规制嘉讯驾辕锦工精照精准金縢寇乱口乾舌焦厖褫媺恶幕幕琴剑飘零拳参癯劣人伴哨厮适长讼理素简堂筵套括窕货楟食体虱题诗秃歪剌维修下户献技遐音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