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彩鲜艳的衮衣。古代皇帝及上卿的礼服。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上谓公曰:‘……卿以足食为心,朕无西顾之忧。’侑以彩币,锡以文袞。”
“文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指文彩鲜艳的衮衣,属于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如上卿)的礼服。衮衣是绣有龙纹的华贵服饰,象征身份与权力,而“文衮”特指带有繁复纹饰的礼服,彰显穿着者的尊贵地位。
在文学语境中,“文衮”被引申为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象征。例如唐代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记载,皇帝曾以“文衮”赏赐功臣,既体现物质嘉奖,也暗含对其才能的认可。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权威词典(如《汉语词典》)均收录其本义,部分资料扩展了比喻用法。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混淆字面与引申义。
《文衮》是一个包含两个字的词语,常用于形容有文化修养和品格高尚的人。
《文衮》的第一个字是“文”,拆分部首是“文”,总笔画数为4;第二个字是“衮”,拆分部首是“衤”,总笔画数为7。
《文衮》是古代的一个字句,来源于《诗经·大雅·文王》。在繁体字中,保留了字形的传统,并没有发生改变。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文衮》这个词在古代写作“文袞”,使用了不同的字形和笔画顺序。
1. 这位学者不仅博学多才,而且举止端庄,真可谓是一位真正的文衮。
2. 他为人处事谦和有礼,是个品德高尚的文衮。
1. 文学衮道
2. 文质彬彬
3. 衮衣华服
1. 文雅
2. 修养深厚
3. 学识渊博
1. 粗俗
2. 纨绔
3. 淫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