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旧时官吏以亲老终养为由而请求辞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阁学》:“ 庆 以公妄言劾之,降为主事,公即告终养归。”参见“ 告养 ”。
"告终养"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的官场语境中。其核心含义是指古代官员因父母年老需要奉养,向朝廷申请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以尽孝道的行为。该词由"告"(申请、请求)、"终"(自始至终完成)、"养"(奉养父母)三部分构成,体现了传统社会"忠孝"观念中"孝"的优先性。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告终养"特指官员因父母年迈或病弱,无人照料,依礼法请求辞官归家侍亲的制度。这一制度源于《礼记·王制》"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的孝道思想,至明清时期形成完备的行政程序。官员需向吏部提交申请,经核查属实后方可离职,且朝廷通常保留其复职资格(《中国官制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告终养"制度是儒家"孝治天下"理念的制度化体现。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记载,乾隆年间曾规定:"父母年七十以上,独子准其终养",赋予独子官员法定赡养权。这一行为不仅关乎个人品德,更被视作维护社会伦理纲常的典范,《大明会典》《大清会典》均设有专门条款规范终养程序,足见其在传统政治伦理中的重要地位。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 《陔余丛考·卷二十七》(清·赵翼撰)
- 《大明会典·吏部考功司》
- 《大清会典事例·卷七十五》
“告终养”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旧时官吏因父母或祖父母年老需奉养而辞官归家。以下是详细解析:
核心概念
该词由“告”(申请)、“终养”(奉养至终老)组成,特指古代官员因家中长辈年迈且无兄弟照料,向朝廷申请辞官回乡尽孝的行为。
历史背景
源于儒家“孝道”伦理,古代官员若父母年老或病重,可依礼制请求离职归家,称为“终养”。例如《陈情表》中李密以“愿乞终养”为由辞官侍奉祖母。
典型用例
与相似词的区别
需注意与“告老还乡”(因年老退休)区分。“告终养”强调因孝道主动辞职,而非年龄或仕途终结。
部分现代词典(如、2)将其解释为“事情以失败告终”,但此释义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误传或混淆。建议以权威历史文献(如、7、9)的释义为准。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清史稿》或《陈情表》等原文,了解古代官员的辞官制度。
比较语言学避衰惨景怅惘超常察书成资吃飞利樗村醋海翻波二卫凡是负疚艴然扞御够意思官兵国步沆漭涆涆火工道人火戏搅车脚管精疲力倦静言今日有酒今日醉开水犀留声机离心机路徽路世梅月搦翰鸥阁蟠委错紾栖列青团青葽栖憩秋枯全副鹊河曲谅冉冉悠悠赏録商律赡逸失才书呈属引夙好宿怨图件务必螐蠋下车先行官写怀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