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禫祥的意思、禫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禫祥的解释

禫祭、祥祭的合称。 宋 王禹偁 《谢落起复表》:“日月有期,俄卒禫祥之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禫祥是汉语中一个与古代丧祭礼仪相关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及古代礼制背景来理解:

  1. 词义解析

    • 禫 (dàn):指古代丧礼中除去丧服时举行的祭祀仪式,即“除服之祭”。古人守丧期满(通常为父母守丧二十七个月),在脱下丧服、恢复正常生活前,需举行禫祭,标志着丧期的正式结束。
    • 祥 (xiáng):在丧礼语境中,特指“大祥祭”。这是守丧期间的一个重要祭礼,通常在父母去世后第二十五个月(跨三个年头)举行。大祥祭后,丧服会由重变轻,生活限制也有所放宽,是丧礼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2. “禫祥”的合义

    “禫祥”一词,通常指代丧礼中“祥祭”与“禫祭”这两个前后相继的重要祭祀阶段。它概括了从大祥祭(祥)到除服祭(禫)的过渡时期,即守丧后期至完全除服的过程。这个词本身并非指一个单一的仪式,而是代表了丧礼临近结束的这两个关键节点及其所象征的从重丧到吉祭的转变。

  3. 文献依据与礼制背景

    古代礼书对“祥”与“禫”的次序和意义有明确规定:

    • 《礼记·杂记下》记载:“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 这清晰地说明了在周年祭(小祥/练祭)之后,依次进行大祥祭和禫祭的时间顺序。
    • 《仪礼·士虞礼》及相关的注释(如郑玄注、贾公彦疏)详细记载了士阶层的祥、禫之礼的仪节和意义,强调“祥”是“吉祭之始”,“禫”是“吉祭之终”,标志着丧者从凶礼彻底回归吉礼生活。
    • 《汉语大词典》对“禫”的解释为:“丧家除服的祭祀。”对“祥”在丧礼中的解释为:“丧祭名。古代父母丧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

“禫祥”一词,源自中国古代丧葬礼制,特指守丧后期连续举行的“大祥祭”和“禫祭”这两个核心祭祀仪式。它代表了丧礼从重服(大祥祭标志着服制由重转轻)到完全除服(禫祭标志着丧期正式结束)的最后阶段,象征着丧家逐步从哀痛中恢复,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其具体仪节和意义主要记载于《礼记》、《仪礼》等儒家经典及后世注疏之中。

网络扩展解释

"禫祥"是一个汉语复合词,读音为dàn xiáng,由古代祭祀礼仪中的两种祭名组合而成。具体含义如下:

词义解析

  1. 禫祭
    指古代丧礼中除服(脱去丧服)的祭祀仪式,通常在父母去世后第27个月举行,标志着正式结束守丧期。

  2. 祥祭
    包括小祥(父母丧后13个月)和大祥(25个月)两次祭祀,分别对应周年和两周年祭奠。

文献引用

宋代王禹偁在《谢落起复表》中写道:“日月有期,俄卒禫祥之制”,表明禫祥仪式具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其他说明

建议需要深入考证时,可参考《礼记》《仪礼》等古代礼制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爱流半半天宝色八座本府别将餐饭樘柱持复大块道在人为點將颠来播去低地蝃蝀东坡肉多媒体系统多男独树樊楼高红贡行龟策浩落胡皴加惠叫聒骄慢脚肿借韵酒盅季雅克商操客星槎两界会子林末凛严乱孽磨房暖烘寝幄岐辙雀忭让步沈寥婶婶拭拂适主手戳帅道送生耸擢岁末苏门四学士夙生突兵歪嘴念邪经雾丝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