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耳闻的意思、目击耳闻的详细解释
目击耳闻的解释
见“ 目见耳闻 ”。
词语分解
- 目击的解释 亲眼看到;作为目睹人在场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庄子;田子方》目击其事详细解释.目光触及;熟视。《后汉书·郅恽传》:“ 子张 但目击而已。” 李贤 注:“目击谓熟视之也。”《晋书·葛洪传》:“
- 耳闻的解释 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详细解释听说,听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鬼非目睹,语非耳闻,恍惚杳冥,茫无实据。” 朱自清 《执政府 * 记》:“我只说我当场眼
网络扩展解释
“目击耳闻”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含义:指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强调对事件或现象的直接感知。
出处与背景
- 最早记载:出自《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 演变:后演变为成语,用于描述通过亲身经历获取信息的方式。
语法与用法
- 词性:中性成语,常作定语。
- 结构:联合式(由“目击”和“耳闻”两个动词并列构成)。
- 语境:多用于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与“道听途说”形成对比。
示例与引用
- 鲁迅用例:“我又愿意知道一点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时找不到目击耳闻的耆老。”(《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 其他场景:如历史考证、新闻报道等需强调信息源可靠性的场合。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目见耳闻、耳闻目睹、亲眼所见。
- 反义词: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扩展说明
该成语体现了汉语中对“直接经验”的重视,与《资治通鉴》中“耳闻不如目睹”的务实思想一脉相承。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耳闻目击”(词序不同但含义相近)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资治通鉴》原文或现代词典中的权威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目击耳闻
《目击耳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亲眼看到和耳朵听到的事情,形容人对于事情的亲身经历和亲自听闻。
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像是「⺮」和「耳」,「⺮」是「竹」的意思,代表了眼睛或目光的意象,而「耳」则代表听觉。
根据拆分的部首和笔画,可以得到「⺮者竹仅上三横」和「耳者上横下竖」,总共是八画。
《目击耳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句话:“务以目击耳闻为聪明。”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人们要亲自目睹和亲自听闻,从而获得真知。
在繁体字中,《目击耳闻》的写法为「目擊耳聞」。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目击耳闻》可以写作「目視耳聞」。
例句:
他目击耳闻了这起************。
组词:目睹、听闻。
近义词:亲身经历、亲见亲闻。
反义词:道听途说、听信谣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