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僧夏的意思、僧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僧夏的解释

(1).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夏,夏腊。 唐 白居易 《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 大和 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终於本院,报年八十六,僧夏六十五。” 清 钱谦益 《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世寿七十七,僧夏四十四。”

(2).本谓僧尼于夏日就禅刹挂单,引申指寺庙。 金 元好问 《宝岩纪行》诗:“兹山缘未了,僧夏容宿留;终当丐餘年,奇探尽云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僧夏是佛教文化中的特殊时间概念,指僧人遵循戒律在夏季进行的安居修行,又称“结夏”“夏安居”。该词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一、时间限定与修行规范

佛教戒律规定,僧众需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约公历5月至8月)期间定居寺院,禁止外出游方,专注诵经、坐禅与忏悔。此制度源于印度雨季避免伤害虫蚁的传统,后随佛教传入中国并演变为重要的宗教仪轨。

二、文化象征与精神内涵

“夏”在此引申为清净修行的周期。据《四分律》记载,僧人安居期间需恪守“五法”:不杀生、不妄语、不蓄财物、不非时食、不卧高床,以此净化身心。历史上,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进一步规范了僧夏的日常功课与集体生活。

该词现多用于佛学文献与寺院传统中,成为体现佛教时间观与修行文化的重要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僧夏”是一个佛教相关术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

  1. 核心概念
    “夏”即“夏腊”,是佛教计算僧侣修行年数的单位。僧侣受戒后,每年需在夏季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闭关修行(称为“结夏”),每完成一次即增加一“夏腊”。

  2. 文献例证

    • 唐代白居易在《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中记载:“报年八十六,僧夏六十五”,指该僧人寿命86岁,受戒修行65年。
    • 清代钱谦益的《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提到“僧夏四十四”,表示禅师受戒44年。

二、引申指寺庙

  1. 来源背景
    因僧尼夏季需在禅寺挂单(暂住修行),逐渐以“僧夏”代称寺庙。

  2. 诗文引用
    金代元好问《宝岩纪行》诗云:“僧夏容宿留”,此处“僧夏”即指可供挂单的寺庙。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僧人通过夏季修行追求内心安宁”的成语,但此说法多见于通俗释义,权威文献及佛教术语中更侧重上述两种定义。

建议: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阅《释氏要览》等佛教典籍,或参考历代僧传、碑铭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獘俗不方便肠绪成幼楚梅玷辱门庭电网吊查迭韵诗斗桶独脚五通飞淙归鹤过情害危和头贱庚讲贯简澁叫苦骄慢架式浸槽僦屋绝学空埳馈爨蓝缕令则磷缁龙蛰蠖屈龙直满不在意媒衒幕下脑残派赖破二作三千钧重负啓复器量清愁青汗热脸儿荣露三角板伸雪衰秏戍台私人松花色提存铁契驼肩慰恤威诈侮骂孝绢洗除邪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