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问道的意思、问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问道的解释

(1).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 崆峒 。”

(2).犹问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结束整齐,一直问道 徐 家来。”

(3).问,询问。道,语助词。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俺孩儿未经满月,蚤问道我十数遭,今日个浪包娄到公庭混赖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问道”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依据权威词典及文献解释如下:


一、字面本义:询问道路

指向他人打听、询问去往某处的路径。

来源: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指出,“问”有“询访、探询”之义,“道”指“道路”,组合表示“问路”。

例:《礼记·曲礼上》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记载,虽未直用“问道”,但体现“问”与路径、规矩的关联。


二、引申义:求教道理或方法

比喻向他人请教知识、道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有谦逊求知的态度。

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问道”释为“询问道理或方法”,强调其抽象化的求教含义。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等编):在“问”字条下收录“问道于盲”等成语,体现“问”与“道”(真理、学问)的结合。

三、哲学与宗教语境:探求真理

在道家、儒家文献中,“问道”特指向智者或圣贤求教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来源:

  1. 《庄子·知北游》:“黄帝问广成子道”,记载了“问道”于得道者的典故。
  2.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体现儒家“问道”实践。

四、成语“问道于盲”的典例

比喻向无知者求教,结果必然荒谬,反衬“问道”对象需具备真知。

来源:

《成语大辞典》(朱祖延主编):明确该成语出自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后固化比喻义。


五、现代用法与语境弱化

现代汉语中,“问道”独立使用频率降低,多见于书面语或固定搭配(如“问道求学”),口语常以“请教”“询问”替代。

来源: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标注“问道”属书面语词,需注意语体适用性。


总结释义:

“问道”核心含义为“询问路径或道理”,由具象的“问路”延伸至抽象的“求知”,蕴含中华文化中尊师重道、虚心求索的精神。其权威性释义需结合古代经典用例及现代词典的规范化说明,避免脱离语境泛化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问道”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请教道理或道术
    指向他人求教哲理、学术或技艺。例如:

    • 《晏子春秋·问上十一》提到“臣闻问道者更正”,强调求教后的自我修正。
    • 北周庾信《贺传位于皇太子表》中“问道崆峒”,指向高人学习治国之道。
  2. 问路
    字面意义为询问路线,如《二刻拍案惊奇》中“一直问道徐家来”,描述寻找路径的过程。

  3. 询问(“道”为语助词)
    此用法中“道”无实义,仅加强语气。例如元代杂剧《灰阑记》:“蚤问道我十数遭”,表示频繁询问。

二、扩展与延伸

三、现代特殊用法

四、常见误用与辨析


“问道”传统上侧重求教与询问,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现代非传统用法(如游戏名)需注意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爱钱如命宝檀八王惨惨柴丬春温蹙齃脆骨错崿地表火堤埂鼎足戒觌武斗哄顿夺筏渡方相泛澜反面教员负压格战观礼含糲荒獐画涂键垫谫刻践蹑进谳九酘九攻积重难返阚喝滥漫连甍里面六极理中路舆铭词目莲戏能屈能伸倪齿聂斯脱利派旁通曲鬯皮屐敲搕倾箱倒箧七星坛神功神卦霜鈇刷色弹性工资玩世不恭文孙下船显轨稀烂新簇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