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推敲,琢磨。《朱子语类》卷十四:“吾儒与 老 庄 学皆无传,惟有释氏常有人,盖他一切办得不説,都待别人自去敲搕,自有箇通透处。”一本作“ 敲磕 ”。
(2).犹敲诈。《新华日报》1943.2.17:“利用职位的便利私自营商,固然应该严禁;但************,或以此作为敲搕的工具,尤应倍加惩戒。”
"敲搕"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本义:敲击叩打
指用手或器物轻击、叩打物体表面发出声响的动作。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叩击"㊀,强调其物理性的敲打行为,如"敲搕门窗"。
引申义:推敲斟酌
在文学语境中引申为对文字、语句的反复推敲与斟酌。如《辞源》注"搕"通"磕",含"琢磨"之意㊁,如"敲搕字句"指精心修改文章。
"敲"本义为击打,《说文解字》:"敲,横擿也";"搕"为"磕"的古字,《广雅》:"搕,击也"。二字连用强化"叩击"动作的持续性㊂。
古籍中常与"敲磕"互通,如明代《字汇》:"搕,同磕"㊃,故"敲搕"亦可写作"敲磕"。
多见于明清小说描述动作,如《醒世姻缘传》:"拿棍敲搕箱盖"。
当代方言中偶见引申为"试探"(如敲搕对方心意),但属非规范用法㊄。
补充说明:该词在现代汉语规范中已被"敲击""推敲"等替代,仅保留于古籍研究与方言文献。
权威来源:
㊀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㊁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2009.
㊂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㊃ 梅膺祚.《字汇》. 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敲搕”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反复斟酌、深入思考或探究问题。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朱子语类》中提到:“待别人自去敲搕,自有箇通透处”,强调通过细致推敲达到透彻理解。
指利用职权或不当手段索取财物。例如《新华日报》1943年的用例中提到:“滥用职权,或以此作为敲搕的工具”,反映该词在近代社会中对权力滥用的批判。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朱子语类》原文或近代报刊用例。
白马津悲痛避刑伯夷补冶士不知进退彩山草蔀尺翰齿历吹篪春分打麻将丹陛淡出动变端谨访辑燔莱丰畅符虎敢怨而不敢言刽子聒气过云雨闳衍洄潏镬竈货值节变楬着隮祔籍贯景乡进荐锦橐九品中正制拘窘扣心困污狼心劳保钌辔六计流滞罗网脑际女后潜水员汽轮发电机融昌瑞颠桑蠹身心交瘁摄魄钩魂蜀才顺圣紫外国货下落不明斜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