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团音的意思、尖团音的详细解释
尖团音的解释
尖音和团音的合称。普通话语音中不分尖团。昆曲所谓尖团音范围还要广些。
词语分解
- 尖的解释 尖 ā 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尖锐。尖刻(说话尖酸刻薄)。尖酸。打尖。尖端。 感觉敏锐:眼尖。 声音高而细:尖脆。尖嫩。 出类拔萃的人或事物:技术尖子。 秃背 笔画数:; 部首:小; 笔顺编号:
- 团音的解释 尖音的对称。又,戏曲咬字分别尖团,以舌抵腭之音谓之团音,如“衝”、“川”之类。 张天翼 《夏夜梦》:“他叫她注意转弯摸角的那种味儿,并且告诉她‘酒’字应该咬成尖音。他叹了一口气,唉,尖音、团音如今是很
专业解析
尖团音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汉语方言中古精组声母(精、清、从、心、邪)与见晓组声母(见、溪、群、晓、匣)在今细音(即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前的分化与合并现象。其核心在于声母发音部位和方法的差异在细音前的表现。
一、核心定义
- 尖音:指古精组声母(z/c/s)在今细音(i、ü及以i、ü开头的韵母)前的读音。发音部位在舌尖齿龈,如“精”(zīng)、“清”(cīng)、“星”(sīng)中的声母(在保留尖音的方言中)。
- 团音:指古见晓组声母(g/k/h)在今细音前的读音。发音部位在舌面硬腭,如“经”(jīng)、“轻”(qīng)、“兴”(xīng)中的声母(j/q/x)。
二、历史演变与方言差异
- 中古音基础:中古汉语中,精组(舌尖前音)和见晓组(舌根音)是发音部位完全不同的两组声母。
- 腭化与合流:在近代汉语发展过程中,见晓组声母在细音前发生了“腭化”音变(舌根音向舌面音变化,g/k/h → j/q/x)。精组声母在细音前是否也发生腭化(z/c/s → j/q/x),导致了方言差异:
- 尖团分立:精组在细音前仍读z/c/s(尖音),见晓组在细音前读j/q/x(团音)。如部分胶辽官话(青岛话)、部分中原官话、吴语(苏州话)、部分晋语、部分赣语等。例如苏州话“精” /tsiŋ/ ≠ “经” /tɕiŋ/。
- 尖团合流:精组在细音前也腭化为j/q/x,与见晓组合并。如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等。例如普通话“精=经”都读 jīng,“清=轻”都读 qīng,“星=兴”都读 xīng。
三、现代标准语的地位
- 普通话规范: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属于尖团合流的方言。古精组和见晓组在今细音前的声母都读作舌面音 j、q、x。这是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实例对比
例字 |
中古声母 |
中古韵母 |
尖音方言读音 |
团音方言读音 |
普通话读音 |
精 |
精 |
清开三青 |
/tsiŋ/ |
/tɕiŋ/ |
jīng |
经 |
见 |
青开四青 |
/tɕiŋ/ |
/tɕiŋ/ |
jīng |
清 |
清 |
清开三清 |
/tsʰiŋ/ |
/tɕʰiŋ/ |
qīng |
轻 |
溪 |
清开三清 |
/tɕʰiŋ/ |
/tɕʰiŋ/ |
qīng |
星 |
心 |
青开四青 |
/siŋ/ |
/ɕiŋ/ |
xīng |
兴 |
晓 |
蒸开三蒸 |
/ɕiŋ/ |
/ɕiŋ/ |
xīng |
引用参考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权威词典定义基础)
- 袁家骅 等. (2001). 《汉语方言概要》(第2版). 语文出版社. (方言分布差异详述)
- 王力. (1980). 《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 (历史音变与腭化过程)
-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2015). 《现代汉语》. 商务印书馆. (普通话语音系统特征)
- 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0). 《汉语拼音方案》.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 (普通话标准音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尖团音是汉语音韵学中的概念,指因声母差异形成的两类发音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尖团音由尖音和团音组成:
- 尖音:以声母z、c、s 与i、ü 或i、ü开头的韵母(如ian、üan)相拼,例如“尖”(zian)、“千”(cian)、“先”(sian)。
- 团音:以声母j、q、x 与i、ü 或相关韵母相拼,例如“间”(jian)、“牵”(qian)、“闲”(xian)。
2.发音差异
尖音与团音的根本区别在于声母来源:
- 尖音源自古汉语的精组声母(舌尖前音z/c/s),发音时舌尖抵下齿背。
- 团音源自古汉语的见组声母(舌面后音g/k/h),后腭化为舌面音j/q/x。
3.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 分尖团:部分方言(如胶辽官话、吴语)仍保留尖团区分。例如“酒”(ziu,尖音)与“久”(jiu,团音)发音不同。
- 不分尖团:普通话及多数北方方言中,尖音已并入团音,统读为j/q/x,如“尖=兼”(jiān)。
4.历史演变
- 清代《圆音正考》首次系统区分尖团音,原为规范满汉对音。
- 北方官话中,精组声母在细音(i、ü类韵母)前逐渐腭化,与见组腭化后的j/q/x合并,导致尖团合流。
5.其他语境
- 戏曲领域(如昆曲)的尖团音范围更广,涉及更多古音区分。
- 部分文献误将尖团音描述为“声音刺耳”,实为望文生义,需结合语言学定义理解。
尖团音反映了汉语声母的历史分合,是研究方言演变和传统戏曲发音的重要依据。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方言案例或历史文献,可参考(搜狗百科)或(语言学论文)。
别人正在浏览...
包桑笔筒子眼里观天不务空名菜玉层隅倡议书惩一警百斥女冲浪板怠骜大盐湖雕紊二水货二叶凡曹凡短燔指分液漏斗脯醢覆审浮生割襟之盟鸿运缄口不言积烈旧地酒晕妆鸡瘟汲冢周书宽繇阔朗苦夏朗寤畾茶良骥聋盲隆盛门到门运输绵袤迷榖弭帖偏听偏信毗辅迁更迁情缲藉人死留名肉丸子色养申勑天地桌阗塞枉帆翫好完节玩戏文无点易勿忸于小苦喜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