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薇垣的意思、薇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薇垣的解释

(1). 唐 开元 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 元 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 明 洪武 九年改 元 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 清 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 明 清 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 明 吴承恩 《贺思翁受封障词》:“昔年兰省,已颁锦轴之荣;今日薇垣,又捧纶音之盛。”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寄邵耐亭》诗:“忆昔与君初结交,儤值薇垣情最密。”

(2).紫微垣的省称。 明 王猷定 《军山看日出》诗:“长鲸鼓浪吼天门,北斗薇垣辨不得。”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薇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字义解析

  1. 指草本植物“大巢菜”(野豌豆),古时常作野菜食用。《诗经·小雅·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即描述此物,象征隐逸或清贫生活。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本义为墙垣,引申为官署、星域。如“紫微垣”为星官名,代指帝王居所或中枢机构。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2013年)


二、复合词释义

薇垣合称有两重含义:

  1. 天文意象

    为“紫微垣”的雅称。紫微垣是古代星象三垣之一,位于北天中央,象征天帝居所,后借指皇宫或朝廷中枢。

    例证:明代《观象玩占》载:“紫微垣十五星,一曰薇垣。”

    来源:《中国天文学史》(陈遵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文学隐喻

    因“薇”具山野意象,“垣”表庙堂,二字结合形成“隐逸与仕途”的对照,常见于诗词。如清代赵翼诗:“薇垣灯火夜校书”,喻指清贵官职。

    来源:《全清诗》(中华书局,2002年)


三、文化延伸


结论:

“薇垣”本为星象术语,经文学转化后,既指天帝/帝王居所,亦喻清要官职,兼具天文与人文双重意蕴。其核心始终围绕“中枢、尊贵”之义,而植物“薇”的融入则为词汇增添了自然与隐逸的文化底色。

网络扩展解释

“薇垣”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演变和语境差异:

一、历史官署代称(综合)

  1. 唐代起源:唐开元元年(713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薇垣”,成为中央行政中枢的代称。
  2. 元代延续:元代将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称为薇垣。
  3. 明清发展: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司,清代称布政司,均沿袭“薇垣”之称。明清文人常用此词代指省级行政机构,如吴承恩《贺思翁受封障词》中“今日薇垣”即指布政司。

二、天文星象指代(参考) “薇垣”与“微垣”存在混用现象,后者指“紫微垣”——中国古代星官三垣之一,象征帝王居所。《帝京篇》中“微垣妖彗消”即用此天文意象。

三、现代引申含义(据) 部分现代词典扩展解释为“围墙上的薇草”,比喻优美环境。此义项多见于文学修辞,如形容庭院雅致或心灵境界,但需注意该解释在古籍中未见明确用例。

建议辨析:

若需考据具体古籍中的用法,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指向行政机构或星象。

别人正在浏览...

碍脚安于所习八等白鮝不打紧苍皤尘尘刹刹城隈宠望掉换雕朽都保鹅湖之会负才傲物妇产科拊劳富郑公公地古貌古心汩没棍棒好约恨怅惶挠华实昏黯交鸣金音告存儁出钜桥勘正困滞漻澥露台之产陌生能迩鲵鲸排出旁击破土愆怠乾谢青冥姿青纸寝庐山屐牲牲神祀树苗随地体育媮安枉费吴鈎雾罩仙竈宪祖筱篱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