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圹埌的意思、圹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圹埌的解释

(1).空荡辽阔,一望无际貌。多形容原野。《庄子·应帝王》:“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壙埌之野。”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云:“壙埌犹旷荡也。”

(2).丘墓。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通俗文》:‘邱塚谓之壙埌。’” 明 归有光 《上宋明府书》:“窀穸之旁,穿方殆遍;壙埌之表,灰埃蓬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圹埌”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圹”与“埌”两字的解释综合分析:

  1. 单字释义

    • 圹(kuàng):
      本义指墓穴,如《礼记·檀弓》中“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另一读音为“kàng”,通“旷”,表示广阔、空旷。
    • 埌(làng):
      单字指坟墓,如《广韵》等古籍注为“塚也”。
  2. 组合含义
    二者连用“圹埌”时,词义发生引申,形容原野空旷辽阔的景象。例如贾谊《新书》中“天下圹埌,一人有之”,即用此意。此处“圹”取“旷”的广阔义,“埌”则可能因与“圹”连用而衍生出“原野”的语境义,整体强调空间的苍茫无垠。

  3. 注意区分
    单独使用时,“圹”“埌”均与墓葬相关,但组合后脱离具体事物,转为抽象的空间描述,需结合古籍上下文理解。

该词既可指代墓穴(单字本义),更常见的是形容原野空旷之貌(复合词引申义),体现了古汉语中字词组合的灵活性与意象转化。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圹埌的意思

圹埌(kuàng wàng)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被个体或群体遗忘的事物、物质或属性。这个词常用于描述某些已经被时代或人们所忽视、遗弃或遗忘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圹”是由“囗”(围)和“土”组成的,作为一个部首放在字的左边,它的笔画数是3。而“埌”由“土”和“良”组成,它的部首是“土”,笔画数是10。

来源和繁体形式

《圹埌》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所著的散文《南庄碑记》的标题。这篇散文描写了南庄幽静的景色和人们留下的忆事,并运用“圹埌”这个词来形容被遗忘的旧事。

繁体字形式为“壙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圹埌”的古代写法为“壙崢”。这些写法可能在一些古文献和碑刻上被保留。

例句

1. 这座废弃的庙宇已经变成了圹埌,没有人再来祭拜了。

2.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传统技艺被迅速遗忘,成为了圹埌。

组词

1. 圹埌世界(指被遗忘的世界、事物)

2. 圹埌文化(指被遗忘的历史文化)

3. 圹埌现象(指被遗忘的现象)

近义词

被忘却、废弃、遗落

反义词

被珍藏、被记忆、被铭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