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唯心的意思、唯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唯心的解释

(1).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语本《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楞伽经》:“由自心执著,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説唯心。”参见“ 唯识 ”。

(2).即唯心主义。 鲁迅 《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倘以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那是‘唯心’之谈,事实的出现,并不如文学家所豫想。” 毛6*6*《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参见“ 唯心主义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唯心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唯心”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哲学内涵

一、基础语义(词典角度)

“唯心”在汉语中是一个哲学范畴的复合词,由“唯”(意为“只有”“独一”)和“心”(指意识、精神)构成。其核心含义为:主张精神、意识或心灵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物质世界依赖于主观或客观的精神实体而存在。

二、权威词典定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唯心”指“认为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商务印书馆,2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权威工具书,定义具有学术共识性。

  2. 《辞海》(第七版):

    进一步区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认为世界是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如“吾心即是宇宙”)。
    • 客观唯心:主张存在独立于人的客观精神实体(如“理念”“绝对精神”)支配世界(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

三、哲学语境中的延伸

在哲学体系中,“唯心”与“唯物”对立,构成两大基本派别:

四、日常用法与误区

现代汉语中,“唯心”有时被泛化为“脱离实际、空想”(如“你太唯心了”),此为引申义,需与哲学本义区分。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您要求仅输出正文,以上内容严格聚焦释义与权威来源,未附加优化说明。引用来源均基于实体出版物,未提供无效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唯心”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佛教哲学和西方哲学两个层面:

一、佛教哲学层面

  1. 核心定义
    主张一切现象皆由心识所现,认为宇宙万有的本质是心识,不存在独立于心外的客观实在。
    经典依据:如《华严经》云“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楞伽经》称“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

  2. 理论分支

    • 唯识宗:提出“万法唯识”,主张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变现世界。
    • 华严宗:强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观,以心为万法交融的枢纽。

二、哲学层面(唯心主义)

  1. 基本概念
    与唯物主义对立,认为精神或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鲁迅曾批判“以为文艺能改变环境”的观点属于“唯心之谈”()。

  2. 主要分类

    • 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是个人感知的产物,如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
    •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超越个体的绝对精神(如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三、使用注意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如《华严经》《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进一步理解不同语境下的深层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安候白地将军白狼被动式闭迹财殚力尽城陵山晨晷趁浪谶术吹脣递身匪石之心蜂蝶逢凶复合词辅音公清拐带拐士过来过往换个儿货款祭东结绮几棐劲敌旷女宽减阑殚淋漉厉爽李益疾乱溺没才料膜呗目眩神夺内诚穷捕奇彦热电站生道十转九空黍子私谖松光诉讼法天人三策透亮儿外丧慰存鋈錞乌菟无为而治五位缾饷司消石灰叶佐謑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