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唯心的意思、唯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唯心的解釋

(1).佛教語。謂一切諸法(指萬事萬物),唯有内心,無心外之法。也稱唯識。語本《華嚴經·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楞伽經》:“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説唯心。”參見“ 唯識 ”。

(2).即唯心主義。 魯迅 《三閑集·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倘以為文藝可以改變環境,那是‘唯心’之談,事實的出現,并不如文學家所豫想。” 毛6*6*《反對本本主義》:“必須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機會主義盲動主義錯誤出現,才能完成争取群衆戰勝敵人的任務。”參見“ 唯心主義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唯心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唯心”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佛教哲學和西方哲學兩個層面:

一、佛教哲學層面

  1. 核心定義
    主張一切現象皆由心識所現,認為宇宙萬有的本質是心識,不存在獨立于心外的客觀實在。
    經典依據:如《華嚴經》雲“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楞伽經》稱“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

  2. 理論分支

    • 唯識宗:提出“萬法唯識”,主張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識)變現世界。
    • 華嚴宗:強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圓融觀,以心為萬法交融的樞紐。

二、哲學層面(唯心主義)

  1. 基本概念
    與唯物主義對立,認為精神或意識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質是第二性的。魯迅曾批判“以為文藝能改變環境”的觀點屬于“唯心之談”()。

  2. 主要分類

    • 主觀唯心主義:主張世界是個人感知的産物,如貝克萊的“存在即被感知”。
    •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存在超越個體的絕對精神(如黑格爾的“絕對理念”、柏拉圖的“理念世界”)()。

三、使用注意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如《華嚴經》《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進一步理解不同語境下的深層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唯心

唯心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口和心,總共有10畫。

來源

唯心一詞源自佛教哲學,指的是認為心靈或意識是唯一真實和存在的東西,而物質世界隻是心靈的投射或顯現。

繁體

唯心的繁體字為僞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唯心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現代漢字标準化之後,常用的寫法為現代字形。

例句

1. 他的觀點完全是唯心的,不符合科學的理論。

2. 唯心主義認為,人的意識是創造世界的根源。

組詞

1. 唯心主義:指的是一種哲學觀點,認為意識或心靈是唯一真實存在的東西。

2. 唯心論:代表一種世界觀,認為心靈或意識是創造世界和事物的根源。

近義詞

唯心的近義詞有:心靈主義、主觀理論。

反義詞

唯心的反義詞有:唯物、物質主義、客觀理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