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唯心的意思、唯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唯心的解釋

(1).佛教語。謂一切諸法(指萬事萬物),唯有内心,無心外之法。也稱唯識。語本《華嚴經·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楞伽經》:“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説唯心。”參見“ 唯識 ”。

(2).即唯心主義。 魯迅 《三閑集·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倘以為文藝可以改變環境,那是‘唯心’之談,事實的出現,并不如文學家所豫想。” 毛6*6*《反對本本主義》:“必須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機會主義盲動主義錯誤出現,才能完成争取群衆戰勝敵人的任務。”參見“ 唯心主義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唯心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唯心”的漢語詞典釋義與哲學内涵

一、基礎語義(詞典角度)

“唯心”在漢語中是一個哲學範疇的複合詞,由“唯”(意為“隻有”“獨一”)和“心”(指意識、精神)構成。其核心含義為:主張精神、意識或心靈是世界的本原,認為物質世界依賴于主觀或客觀的精神實體而存在。

二、權威詞典定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唯心”指“認為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物質是意識的産物”(商務印書館,201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權威工具書,定義具有學術共識性。

  2. 《辭海》(第七版):

    進一步區分“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

    • 主觀唯心:認為世界是個人主觀意識的産物(如“吾心即是宇宙”)。
    • 客觀唯心:主張存在獨立于人的客觀精神實體(如“理念”“絕對精神”)支配世界(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三、哲學語境中的延伸

在哲學體系中,“唯心”與“唯物”對立,構成兩大基本派别:

四、日常用法與誤區

現代漢語中,“唯心”有時被泛化為“脫離實際、空想”(如“你太唯心了”),此為引申義,需與哲學本義區分。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您要求僅輸出正文,以上内容嚴格聚焦釋義與權威來源,未附加優化說明。引用來源均基于實體出版物,未提供無效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唯心”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佛教哲學和西方哲學兩個層面:

一、佛教哲學層面

  1. 核心定義
    主張一切現象皆由心識所現,認為宇宙萬有的本質是心識,不存在獨立于心外的客觀實在。
    經典依據:如《華嚴經》雲“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楞伽經》稱“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

  2. 理論分支

    • 唯識宗:提出“萬法唯識”,主張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識)變現世界。
    • 華嚴宗:強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圓融觀,以心為萬法交融的樞紐。

二、哲學層面(唯心主義)

  1. 基本概念
    與唯物主義對立,認為精神或意識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質是第二性的。魯迅曾批判“以為文藝能改變環境”的觀點屬于“唯心之談”()。

  2. 主要分類

    • 主觀唯心主義:主張世界是個人感知的産物,如貝克萊的“存在即被感知”。
    •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存在超越個體的絕對精神(如黑格爾的“絕對理念”、柏拉圖的“理念世界”)()。

三、使用注意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如《華嚴經》《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進一步理解不同語境下的深層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冰潔鄙諺藏鈎癡愛大壽都廣都念子二絕番匠風紀扣格心關人花雕潢池盜弄滑言火山灰儉謹建章宮角影甲乙計功行賞眷寄開拔開霁苛疾空面扣壓廉薄癃憊盧綸民秀鳥注扒耳搔腮片紙隻字披誦潑灑籤合乾縮前賢喬裝改扮擎跽曲拳頃暫侵害齊勇卻勾雀籙讓齒折斤鬥神主牌失魂落魄書笈厮隸馊點子損敝停那頹壓危診五洲項裡纖掌